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知识>

①中国古代哲学范畴。《孟子·告子上》:“心之所同然者何也?谓理也,义也。”指人共同的认识标准。《荀子·解蔽》:“凡以知,人之性也;可以知,物之理也。”《韩非子·解老》:“理者,成物之文也。”“万物各异理而道尽。”以理为事物之条理和规则。东汉班固《白虎通·五经》:“失理则阴阳万物失其性。”郑玄《礼记·乐记注》:“理犹性也。”以理为事物之本性。三国魏刘劭《人物志·材理》认为理有四种含义:“若夫天地之气化,盈虚损益,道之理也。法制正事,事之理也。礼教宜适,义之理也。人情枢机,情之理也。四理不同。”认为道之理即是自然规律,事之理即是政治制度,义之理即是道德标准,情之理即是心理规范。佛教华严宗以理与事相对,开以理为宇宙本体之端倪。北宋程颢称“天者理也”(《二程遗书》卷十一),程颐强调“万物皆是一理”(同上,卷十五),明确以理为宇宙之精神性本体,由此导向北宋理学的建立。参见“理学”、“理气”。②官名。又称大理或大司理。治狱官。相传大禹时皋陶为理。春秋时晋、齐等国置。《国语·晋语八》:“昔隰叔子违周难于晋国,生子舆为理,以正于朝,朝无奸官。”韦昭注:“理,士官也。”《吕氏春秋·孟秋》:“命理,瞻伤察创,视折审断。决狱讼,必正平。戮有罪,严断刑。”高诱注:“理,狱官也。”理工杂志名。清光绪三十三年十一月十一日(1907.12.15)在上海创刊。月刊。旅欧工科学生主办,宾步程主编。稿件在德国柏林编辑,交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为自然科学专业刊物。

猜你喜欢

  • 内港江河行船免碰及救护赔偿审断专章

    列强与清政府订立的不平等条约。光绪五年十一月二十七日(1880.1.8)签于北京。包括行船、停船、救护、赔偿、审断五项,其中审断款项中规定:在中国水域外国船只相互碰撞,全由外国官员审断;如中外船只碰撞

  • 南朝宋齐梁陈会要

    书名。清朱铭盘撰。分帝系、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乐、舆服、文学、历数、封建、职官、选举、民政、食货、兵、刑、方域、蕃夷等十九门,记南朝刘宋、南齐、梁、陈四朝朝章典制及其沿革损益。主要取材于《宋

  • 契丹国志

    书名。旧题南宋叶隆礼奉敕撰。二十七卷。《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谓隆礼为淳祐七年(1247)进士,书在淳熙七年(1180)上进,其间相距六十七年,殊乖常情。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考证,此书为元中叶人撰,假托

  • 平首尖足布钱

    战国时三晋地区的青铜布钱。一般认为是赵国货币。多耸肩、方裆、尖足,可以看出从晋国空首尖足布钱蜕变之痕迹。少数为平肩。有大、小两种形体,皆在钱面上模铸地名,背铸数字。大布俗称“尖足大布”,地名有“甘丹(

  • 桑泉

    春秋晋邑。在今山西临猗县临晋镇东北。《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前636):晋公子重耳“入桑泉”,即此。《续汉书·郡国志》:解县有桑泉城。

  • 邓定

    ?—349十六国时秦州(治今甘肃天水)人。晋永嘉元年(307),与訇氐等率流民二千余家据成固(今陕西城固东),巴西太守张燕等率军围之,献金诈降使之缓兵,又密遣訇氐求救于李雄,雄出师二万,大破燕军。随雄

  • 叔振铎

    即“曹叔”。

  • 狼孟

    战国赵邑。在今山西阳曲县。《史记·秦本纪》:秦庄襄王三年(前247,按当作二年,见《燕世家》),“攻赵榆次、新城、狼孟”:又《秦始皇本纪》:秦王政十五年(前232),“取狼孟”,皆即此。西汉置县。

  • 法曹

    官署名。(1)西汉始置,丞相府僚属诸曹之一,掌邮驿科程事,以掾主之。东汉、三国魏、晋丞相相国府,太傅府,太子二傅等府亦置,西晋末改以参军为长官。南朝、北魏、北齐公府及将军府,隋代亲王府、诸卫,唐代亲王

  • 北华州

    北魏孝明帝以东秦州改名。治杏城(今黄陵县西南)。辖境相当今陕西甘泉县以南、宜君及黄陵县以北洛水中游地区。西魏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