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知识>王制

王制

①《荀子》篇名。认为治理国家必须遵循后王之礼法制度,用等级名分确定统治秩序。通过总结历史上王霸、安存、危殆之经验,主张加强君主集权。提出“平政爱民”、“隆礼敬士”、“尚贤使能”、宽猛相济等统治方策以争取士民之心。尝引古训以舟、水之喻,阐明君民关系:“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②《礼记》篇名。内容为秦汉间人所记西周封国、班爵、朝觐、授禄、祭祀、刑政、学校、养老等制度。其说当有所本,然与真实的商周礼制不尽相符。但亦可考见古代政治制度及儒家的政治思想。

猜你喜欢

  • 逻些

    即“逻娑”。

  • 大填

    填或作颠、真、坟。相传为黄帝之师。或说即大挠(《吕氏春秋·尊师》高诱注)。

  • 新昌县

    ①唐开元四年(716)置。因乡名县(《太平寰宇记》)。治今江西景德镇市东北浮梁旧县东、昌江东岸。属饶州。寻移治今市东北浮梁旧县。天宝元年(742)改为浮梁县。②北宋太平兴国六年(981)分高安县置。治

  • 滁河

    长江下游支流,即今安徽、江苏两省境内的滁河。《唐六典》列为淮南大川之一。《宋史·虞允文传》:绍兴十一年(1141),金主亮南侵,允文命别将“张深守滁河口,扼大江之冲”,即此。

  • 实相

    梵文Dharmadhatu的意译。佛教名词。指不能用语言和思维来表达的最高精神本体。认为世俗认识之一切现象均为“假相”,唯有摆脱世俗认识才能显示诸法“常住不变”之真实相状,故名。《成唯识论》以为与“真

  • 珲春东界约

    又称《重勘珲春东界约记》。沙俄与清政府订立的界约。光绪十二年九月十五日(1886.10.12),由清政府代表吴大澂与俄方官员巴拉诺夫(Баранов)等签于岩杵河。凡十二款,另附分段“道路记”。该约重

  • 印度佛教史

    书名。西藏觉囊派僧人多罗那它撰。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根据印度僧人口述资料写成。共四十四章。此书以阐述印度古代著称,为有关印度佛教历史的名著。

  • 制将军

    官名。明末李自成农民军所设武职。李自成军分中、左、右、前、后五营,各营俱设,一人,为各营之长,而以中营者为最高。其品级诸书所记不同,多称为二品。《绥寇纪略》载:中营制将军李岩,左营刘芳亮,右营刘希尧,

  • 张丘建算经

    书名。三卷。北魏张丘建著。丘建,清河(今山东临清东北)人,生平不详。是书约成于公元466—485年之间。《算经十书》之一。在《九章》基础上成功解决了最小公倍数和等差级数诸因素互求的方法,对复杂算术问题

  • 尚书广听录

    书名。明末清初毛奇龄撰。五卷。奇龄以为《尚书》事实不免乖舛,如武王诰康叔,周公居洛邑诸说,皆无其事。尝欲注《尚书》而未果,因取旧所杂记,编纂成书,于史事多所辨证。取《汉志》“书以广听”之意名其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