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知识>牙城

牙城

唐、五代藩镇主帅所居之城,建牙旗,故称牙城。据《新唐书·李愬传》,元和十二年(817),愬入蔡州,驻吴元济外宅,元济“率左右登牙城”(《旧唐书·李愬传》牙城作“子城”)。或指子城内第三重城。《资治通鉴》元和十四年胡三省注:“凡大城谓之罗城,小城谓之子城,又有第三重城以卫节度使居宅,谓之牙城。”以后泛指主将所居之城。王恽《泽潞即事杂诗》:“角声催日上牙城,白羽风清坐阅兵。”

猜你喜欢

  • 兰陵郡王

    辽代封爵。萧挞凛、萧排押、萧宁、丁振、萧匹敌、萧朴、萧孝友、萧韩家奴、萧酬斡、萧兀纳、萧奉先、萧得里底等先后受封。

  • 辽西

    ①泛指辽河以西地区。②即“段部”。

  • 明末滇南纪略

    书名。著者不详。原题:海宁三百二十甲子老人校录。成书时间不详。一卷。记载明末滇南的政治形势,沙定洲之乱,大西农民军孙可望、李定国进入云贵,李定国迎永历帝,永历帝奠都昆明及逃往缅甸。书中对农民军纪律严明

  • 六君子

    ①南宋宁宗庆元元年(1195),太学生杨宏中、周端朝、张道、林仲麟、蒋傅、徐范六人上书,反对赵汝愚罢相,诏悉送五百里外编管,时号“六君子”。②南宋理宗宝祐四年(1256),太学生陈宜中、黄镛、林则祖、

  • 未入流

    官制术语。古代官制从三国魏开始,即分为九品。隋代称一品至九品官为流内,不入九品者称流外。流外称未入流,亦分为一品至九品。其后沿袭此制。明清未入流者不分品级,如典吏、驿丞、吏目、闸官、河泊所大使等官。其

  • 杨靖

    1360—1397明淮安山阳(今属江苏)人,字仲宁。洪武进士,选庶吉士。超授户部右侍郎。洪武二十二年(1389)进尚书。改刑部。复查在外诸官所拟案件,多有平反。坐事免官。洪武末以白衣往安南,使输军饷。

  • 县甲

    清代知县之别称。

  • 赤斤所

    见“赤斤卫”。

  • 花马平章

    即“卜颜帖木儿”。

  • 完颜仲元

    金中都(今北京)人,本姓郭。卫绍王大安三年(1211),蒙古成吉思汗军攻中都时,应李雄募从军抗蒙,人称郭大相公,所部兵称花帽军。宣宗贞祐三年(1215),赐姓完颜,授永定军节度使,改知济南府事,权山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