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知识>牌盐

牌盐

清代凭腰牌销售之盐。雍正年间给贫民循环号筹,限四十斤内许其负盐贩卖,取利为生。乾隆元年(1736)改为六十岁以上,十五岁以下及少壮有残疾、妇女老而无依者,许于本县报明,给印烙腰牌木筹,日赴盐场买盐一次,贩卖谋生。其后,因贫民过多而停废。

猜你喜欢

  • 怀恩郡王

    见“葛腊多”。

  • 大司寇卿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置,北周沿置。秋官府长官,员一人,多省称为大司寇。掌刑政,主持刑法的制订与执行。正七命。隋开皇元年(581)罢。

  • 西苗

    自称古苗,史书作西苗、海肥苗。明代清平卫、新添卫及贵州宣慰司境有之。清代聚居在今贵阳、龙里、贵定、麻江等地,有谢、马、何、罗、卢、雷等姓。以十月为岁首,秋收后斗牛、具酒召亲戚为乐。

  • 鄱阳县

    秦置番阳县,两汉时“番”字加邑为鄱阳县。治今江西波阳县东北古县渡。属豫章郡。三国吴赤乌八年(245)移治今波阳县。三国吴,南朝齐、梁、陈为鄱阳郡治;隋、唐以后历为饶州、鄱阳郡、饶州路、鄱阳府、饶州府治

  • 右扶风都尉

    官名。西汉右扶风置都尉。东汉初废。安帝时以羌族进攻,三辅有陵园之守,复置右扶风都尉,并设置诸曹掾史。

  • 未入流

    官制术语。古代官制从三国魏开始,即分为九品。隋代称一品至九品官为流内,不入九品者称流外。流外称未入流,亦分为一品至九品。其后沿袭此制。明清未入流者不分品级,如典吏、驿丞、吏目、闸官、河泊所大使等官。其

  • 法华器

    陶瓷名词。又称珐华器。一种运用低温色釉装饰、类似于琉璃的器皿。主要产于山西,始于元代,盛行于明中期以后。胎与琉璃器相同,釉的配方亦大体相同,惟助熔剂不同,法华器以牙硝为助熔剂。山西所制法华器大多是小件

  • 鹅眼

    又作鹅眼钱。指民间私铸之薄恶铜钱。如南宋铸二铢钱,民间多仿铸,而大小厚薄均不及官钱。其轻薄者,谓之“荇叶”,又称鹅眼钱,清代私铸铜钱中有一种孔大肉狭者,民间称之为“鹅眼”。

  • 掼稻簟

    农具名。脱粒用的谷垫。元王祯《农书》已有记载,古今通用。置木器或石于上,举稻把掼之,子粒随落,积于簟上。兼有晒谷和贮粮的用途。今江西农村称之为晒垫。

  • 右陶

    官署名。战国燕置。燕国设置右陶、左陶两官署,分管陶器制作。战国燕国陶文有此官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