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知识>漕粮押运

漕粮押运

清代监押漕粮运输的制度。清制,卫所军丁输送漕粮必须有押运官随船督押监运,约束运军,防止偷盗、搀和、失火、停滞等弊。山东、河南由粮道简委管粮通判为押运官,随船到通州;江淮以南诸省,则用监兑官押运漕船至淮,待漕运总督察验完毕,或即委监兑官,或别委管粮通判随船督运至通州。漕船到通州后,押运官出具粮米无亏印结,由仓场侍郎送户部引见。漕粮卸竣,押运官仍负责督押漕船回空,不得迟误,如过淮违限,照重运违限例议处。

猜你喜欢

  • 宇文赟

    即“北周宣帝”。

  • 阿得酋

    地名。即今云南德钦县县治。明代属云南丽江府。

  • 毕资伦

    ?—1234金德兴府缙山(今北京延庆)人。泰和间,从军攻宋。崇庆元年(1212),改缙山为镇州,被防御使术虎高琪选为防城千户。至宁元年(1213)蒙古军至,随高琪弃城逃,至昌平,收民兵数千人,辗转屯郑

  • 杂历

    历(歷)明代以监生往各衙署历事制度。凡派往各衙门写本,或随同御史出巡者,称杂历。名额有定数,计各司写本,户部十名,礼部十八名,兵部二十名,刑部十四名,工部八名,都察院十四名,大理寺、通政司各四名;随御

  • 维西厅

    原为达赖喇嘛所据地。清雍正五年(1727)置厅,隶鹤庆府。乾隆三十五年(1770),改隶丽江府。即今云南维西傈僳族自治县,1913年废厅改县。

  • 左勋卫

    ①北周宿卫官。②隋代左、右卫所统领内府府兵之组织。设开府府(骠骑府),领军坊、乡团,掌宿卫宫禁。

  • 粟末水

    粟一作速。即今吉林松花江。《魏书·勿吉国传》:“国有大水,阔三里余,名速末水。”为靺鞨七部之一粟末部的活动地区。

  • 管州

    隋开皇十六年(596)置。治管城县(今河南郑州市)。大业二年(606)废;移郑州来治。次年改为荥阳郡。唐初改为郑州。武德四年(621)徙郑州治武牢,复于此置管州。贞观元年(627)又废。

  • 宣明历(曆)

    见“元和观象历”。

  • 宋光宗

    1147—1200即赵惇。南宋皇帝。1189—1194年在位。孝宗第三子。绍兴三十二年(1162),封恭王。乾道七年(1171),立为太子。淳熙十六年(1189),受内禅。绍熙元年(1190),皇后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