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知识>湘东郡

湘东郡

三国吴太平二年(257)分长沙郡东部置。以处湘水之东得名,治酃县(今衡阳市湘江东岸)。辖境相当今湖南洣水流域、耒水下游以及常宁市地。西晋以后略有扩大,西部至今湘江以西的蒸水下游。东晋太元二十年(395)移治临烝县(今衡阳市)。南朝齐辖境又扩大至蒸水上、中游。隋开皇九年(589)废。吴、西晋永嘉前属荆州,永嘉后至南朝陈属湘州。梁元帝曾被封为湘东王。

猜你喜欢

  • 重阳立教十五论

    书名。金王重阳撰。一卷。一说系其弟子据语录辑成。论述全真道立教之宗旨、组织,以及养身炼性之法。包括住庵、云游、学书、合药、盖造、合道伴、打坐、降心、炼性、匹配五气、混性命、圣道、超三界、养身之法、离凡

  • 十二律

    乐律学名词。从某一标准音起,按某种生律法,在一个八度内连续产生的十一律,使每相邻两律间的音程为半音,则成十二律。在出土的西周编钟上,已发现有妥宾(蕤宾)、无昊(无射)等律名,《国语·周语下》周景王二十

  • 防阁将军

    官名。南朝宋置,为诸王武装侍从,掌防卫斋阁。亦称防阁。《资治通鉴·宋苍梧王元徽三年》:“是岁,防阁将军王季符得罪于景素,单骑亡奔建康,告景素谋反。”胡三省注:“江左之制,禁卫有直阁将军,王国有防阁将军

  • 武备院

    ①见“武备寺”。②清代内务府所辖三院之一。初名鞍楼,顺治十一年(1654)改用明代旧名兵仗局,十八年始改为武备院。与上驷院、奉宸苑合称内三院。掌陈设御用兵仗、修造器械及本院官员奖惩、俸饷诸事。置兼管事

  • 义曹

    官名。即太子左、右卫率所领勋卫。隋大业三年(607)改太子左、右卫率为左、右侍率时置,唐武德元年(618)复名勋卫。

  • 日下旧闻

    书名。清朱彝尊撰。四十二卷。康熙二十五年(1686)开始编辑,二十七年刊行。日下,指京都。记载北京自远古以至明末的掌故史迹。内容分星土、世纪、形胜、宫室、城市、郊垌、京畿、侨治、边障、户版、风俗、物产

  • 西湖

    湖名。(1)在今浙江长兴。又名吴城湖、于公塘。塘高一丈五尺,周七十里,溉田三千余顷,南朝疏凿,后堙废。唐贞元十三年(797)刺史于頔复修,引方山泉水注入,设水门十四,以利灌溉。(2)即今浙江宁波市东南

  • 路矿学堂

    学校名。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督办关内外铁路大臣袁世凯、胡燏芬筹设铁路学堂,聘英国人葛尔飞为总教习,并订立学堂条规为试办章程。嗣铁路局以学堂功课,必须研究机器,遂改在唐山开设。次年开平矿务局请求另

  • 种(種)有几(幾)

    古代生物学概念。《庄子·至乐》:“种有几:得水则为㡭(继);得水土之际则为鼃��之衣;生于陵屯则为陵舃。”其义不一:(1)物种最初时代的种子。近人胡适认为:《

  • 辅臣

    即辅政大臣。多用以称宰相。明初指中书省左右丞相、平章政事、左右丞、参知政事。内阁制度形成后,指内阁大学士,其中又有首辅、次辅和群辅之分。《清史稿·圣祖纪一》:“辅臣鳌拜擅杀辅臣苏克萨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