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知识>淄水

淄水

淄一作甾、菑。①《书·禹贡》青州:“潍、淄其道。”《周礼·职方》幽州:“其浸菑、时。”即今山东淄河。下游古今有变迁。《汉书·地理志》泰山郡莱芜县:“原山,甾水所出,东至博昌(今博兴县东南)入泲。”《水经·淄水注》:“淄水东北合时水入海。”按《史记·河渠书》:“于齐,则通菑、济之间。”其事约当在战国时,则战国前菑水本单独入海。沟通菑、济之初,盖分菑入济,菑水正流仍当入海。不知何时入济之流转盛,而入海之流遂绝,至西汉后期犹然,《汉书·地理志》所载即此时情况。东汉又还复入海故道,即《水经》郦注所载。金元以前大致走今小清河下游入海。金、元以后又改入清水泊。清代以来清水泊淤塞,淄水改合小清河入海。②一名柴汶。上源即今山东新泰市西北羊流河,西南流合今小汶河,又西流至泰安市南大汶口入汶河。《左传》昭公二十六年(前516):“齐师围成。成人伐齐师之饮马于淄者。”杜预注:“淄水出泰山梁父县西北入汶”,即此。

猜你喜欢

  • 李若水

    1093—1127北宋洺州曲周(今属河北)人,原名若冰,字清卿。上舍登第,调元城尉,平阳府司录。试学官第一,历济南教授、太学博士。靖康元年(1126),迁著作佐郎。时议以赋入赎三镇,使金,至云中。擢吏

  • 土尔扈特部银印

    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土尔扈特部由伏尔加河流域返回祖国,到达伊犁。清政府颁赐银印,以为褒奖。已发现十三方,均银质、方形、虎纽,印文为满文。给渥巴锡汗银印印文为“忠诚的旧土尔扈特部英勇之王”。旁刻

  • 北齐

    朝代名。北朝之一。东魏武定八年(550),高洋废孝静帝,自立,都邺(今河北临漳西南),国号齐,史称北齐、高齐。统治区域为今河南洛阳以东的山西、河北、山东、河南及内蒙古一部分。幼主高恒承光元年(577)

  • 成实宗

    中国佛教学派。以翻译、宣释《成实论》为宗旨,故名。其学者称为“成实师”。后秦弘始十三年(411),鸠摩罗什始译此论,且作宣讲,宣传“人、法二空”。其门下僧导、僧嵩采承师说,编撰章疏,自东晋末至唐初二百

  • 葑田

    湖塘茭蒲(葑)丛生,岁久,根为水冲荡,不复与土相连,遂浮水面,相连数十丈,厚数尺,无地人种植其上,多有收获,谓之葑田。或用竹木捆扎成架,以葑泥铺其上,浮系江湖水面,随水上下而无旱涝,用以种植,亦称葑田

  • 大理寺都典簿

    官名。明建文初改大理寺司务置,二人,从九品。掌出纳文移。成祖即位,复称司务。

  • 乌填囊

    见“乌秅”。

  • 直不疑

    西汉南阳(今属河南)人。文帝时为郎。景帝前元三年(前154),以二千石将击吴楚之乱。后元年(前143),任御史大夫,封塞侯。武帝建元中,以过免。

  • 支离

    春秋时的一种阵法。《左传·哀公二十五年》:“公为支离之卒。”杜预注:“支离,陈(阵)名。”或说系将军队分散以造成敌方错觉。

  • 越戏方

    又名反虎方。商、周方国。在今河南巩义市东南。《逸周书·世俘解》:“吕他命伐越戏方”,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