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知识>海州卫

海州卫

明洪武九年(1376)置。治今辽宁海城市。属辽东都司。清顺治十年(1653)改为海城县。

猜你喜欢

  • 南京刑部

    官署名。明永乐十九年(1421)迁都北京后,于南京留置。洪熙元年(1425),去“南京”二字,复置为刑部。正统六年(1441)定制为南京刑部。设尚书一人,右侍郎一人,司务、照磨各一人。十三清吏司各郎中

  • 官阶封号表

    西夏文职官封号图表。卷子式木刻本,现存四个残卷。卷高20余厘米,共长150余厘米。卷子从中间分成两列。其中一卷自太皇、皇帝、皇太子以下分为七品:上品、次品、中品、下品、末品、六品、七品;另一卷有太后位

  • 载濂

    清宗室。嘉庆帝曾孙。惇亲王奕恺长子。同治三年(1864)封不入八分镇国公。十一年进辅国公,袭贝勒爵,加郡王衔。光绪二十六年(1900)参与“招抚”、利用义和团的活动,十二月以“庇护”义和团被追究,夺爵

  • 校汉书八表

    书名。清夏燮撰。八卷。夏氏以《汉书》中《异姓诸侯王表》、《诸侯王表》等八表,在传写过程中,出现前后失次,年月舛误,乃通观《汉书》,据纪、传、志校表,又以表校表,找出致误原因,加按说明。依原书例,厘为八

  • 白古通记浅述

    书名。撰者不详。一卷。明永历十五年(清顺治十八年,1661)作者至滇,居洱源等地。此书以《白古通记》为底本,其间加按语作为“浅述”,并于《大理国纪》以后补录其他资料。全书十七目,分记南诏、大理国以至明

  • 扎经染色

    印染方法名词。把经纱分批扎结、染色,再用白色或浅色纬纱织造出经浮显花的织物。是西北少数民族特有的工艺技术,至迟在宋代已出现。织造工序需经绘样、扎经、染色、拆经、对花、匀经、织造。纹样多为粗块长线条组成

  • 算书

    敦煌石室发现的算书、算表与算经的总称。均成书于唐代。(1)《算书》。载有十三个算术应用题;(2)《算表》。按长、广步数检表可知田亩面积;(3)《算经》,一卷。有算筹记数法、大数记法、九九表、度量衡制和

  • 朱檀

    1370—1389明宗室。太祖第十子。洪武三年(1370)封鲁王,十八年就藩兖州。善诗文。因食金石药而死,谥荒。

  • 同治

    清穆宗年号(1862—1874)。凡十三年。

  • 算学谕

    官名。北宋元丰七年(1084)置,选吏部四选官通算学并经考试合格者充任,掌算学教授之事。宣和二年(1120)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