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知识>洪咨夔

洪咨夔

1176—1236

南宋临安于潜(今浙江临安西)人,字舜俞,号平斋。嘉定进士。知龙州时,请制置、漕运司免民戍边及运粮苦役。入朝历秘书郎、金部员外郎、考功员外郎,拜监察御史,上书理宗,请权归人主,政出中书。进殿中侍御史,迁吏部侍郎兼给事中,历刑部尚书、翰林学士、知制诰。著有《春秋说》、《平斋文集》等。

猜你喜欢

  • 内五鄂拓克喀尔喀

    亦称内喀尔喀。明代蒙古喀尔喀万户的一部分,内分五个鄂拓克,其中有巴林、札鲁特、把岳忒等。明末,驻牧于辽东边外,后降附后金。

  • 司戈盾

    官名。《周礼》夏官之属。掌理戈盾类兵械器具,负责颁发使用。

  • 忽卜赤邻

    蒙古语,意为科敛。即“科差②”。

  • 前锋统领

    清代八旗前锋营之长官。由王、公、大臣兼领。左、右翼各一人,正二品,分掌本翼所辖四旗前锋之政令。

  • 行头

    ①古代军队中一行之长。春秋时吴国置。吴国军制百人为行,长官称行头。《国语·吴语》:“陈士卒百人以为彻行、百行,行头皆官师。”②古代工商行业组织之头目。亦称行首、肆长、行老、呈头。唐代中后期,开始出现工

  • 袁滋

    唐陈郡汝南(今河南汝南西)人,一说蔡州朗山(今河南确山)人,字德深。工篆隶。建中初,以处士荐授试校书郎。贞元十年(794),韦皋招南诏内属,其王异牟寻贡物请使。德宗选郎吏可行者,皆惮行,至滋不辞。遂擢

  • 修礼局

    撰定礼制的机构。南朝齐、梁置。设吉、凶、宾、军、嘉五礼新旧学士。《梁书·徐勉传》:“时修礼局住在国子学中门外,东昏之代,频有军火,其所散失,又逾太半。天监元年,(何)佟之启审省置之宜,敕使外详。”

  • 金圣叹

    即“金人瑞”。

  • 唐古特学

    学校名。清代特设教习唐古特文字(藏文)的学堂。顺治十四年(1657)置,隶理藩院。设六品教习一人为主官,后改为司业。又设助教一人,教习、副教习各二人,管理学务和教学。学生四十人,分为正额二十四名,额外

  • 韩延之

    东晋南阳堵阳(今河南方城东)人,字显宗。安帝时为荆州刺史司马休之治中、平西府录事参军。义熙十一年(415),刘裕攻休之,遗书招之,他回书斥裕,并愿与休之共生死。又更其字曰显宗,与裕父字同,以示决绝。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