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知识>洛学

洛学

理学的一派。北宋程颢、程颐创于洛阳,故名。代表人物还有谢良佐、杨时、游酢等。与王安石新学对立,与蜀学亦相攻讦,不推崇“濂学”,与关学联系较密。以儒学为宗,兼采佛道,以“”为最高范畴,万物都是“”的体现,并将“”与命、性、心相联系,构造了以“天理”为中心的伦理体系,提出天理与人欲的对立,主张通过“格物”,革除“私意”,以便回复“天理自然”。程颢早卒,程颐继续传播其学。颐卒,洛学始衰,弟子杨时等仍传其学。南宋朱熹继承其学说,创闽学。后由朱熹推崇,成为理学正宗。洛诰 《书·周书》篇名。内容为洛邑建成,周成王至洛致祭,周公还政成王,史逸记述经营洛邑及当时君臣问答之辞。

猜你喜欢

  • 窃曲纹

    古代青铜器纹饰。纹形为两端回钩的双道粗线构成的扁长图案,中间类似龙首,上有巨目。盛行于西周中、晚期,春秋、战国时期仍有沿用。

  • 蒙古繙译房

    简称蒙古房。官署名。清代理藩院所属机构。设员外郎、主事各一人(均由蒙古人担任),经承一人。掌蒙古文翻译及蒙古文题本事宜。

  • 庄青翟

    ?—前115西汉人。文帝后元二年(前162)嗣爵为武强侯。武帝时曾为御史大夫、太子少傅,元狩五年(前118)为丞相。元鼎二年(前115),朱买臣等丞相三长史谋陷御史大夫张汤,汤自杀,武帝尽诛三长史。乃

  • 宋代制置使司、安抚使司等军事机构的通称,如制阃、帅阃,又如沿江制置使司称江阃,淮南东、西路制置使司称淮东、西阃。

  • 西疆交涉志要

    书名。清末钟镛撰。六卷。钟氏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被遣戍新疆,为“资筹边之借镜”,于次年八月成此书。分订约、领事、通商、会谳、传教、游历六类。书中尤注意征引中俄所订条约、界志、章程,重点记述清代中

  • 粤匪杂录

    书名。又名《平粤纪闻》。三卷。辑录清咸丰三年(1853)三月至四年正月有关镇压太平天国和上海小刀会起义的谕旨、奏稿、书信以及江南各府州县紧急情报等。一卷为《粤匪纪事诗》,署名海虞学钓翁著,另有粤西告示

  • 李谦溥

    915—976宋初并州盂县(今属山西)人,字德明。历仕后晋、汉、周。周世宗攻北汉还,留驻晋州(治今山西临汾),任兵马都监。旋署权隰州事,曾击退北汉军进攻。后历澶州巡检使、丹州刺史等。宋建隆四年(963

  • 丁谧

    ?—249三国时沛国谯县(今安徽毫州)人,字彦靖。丁斐子。魏明帝以其浮华而抑之,后因功臣子,授度支郎中。明帝死,齐王芳立,曹爽辅政,任为散骑常侍,转尚书,为爽所敬重,言无不从。曾为爽划策,奏转司马懿为

  • 市租

    汉代对市内商贾征收的营业税。《史记·齐悼惠王世家》:“齐临淄十万户,市租千金。”司马贞索隐:“市租,谓所卖之物出税。”通常按出售货物所得款额多少计征。市租收入归少府,供皇帝私人支用。诸侯国征收的市租则

  • 释巾

    谓脱去头巾,换戴官帽。指初仕。亦作解巾。《北齐书·刘祎传》:“释巾太学博士。”参见“释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