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知识>洛(雒)阳

洛(雒)阳

城名、县名。“洛”本作“雒”,三国魏改。故城有二:一在今河南洛阳市东白马寺东二里洛河北岸。原为周成王时周公营建雒邑的成周城,周敬王避王子朝之乱,迁都于此,加以扩建,为春秋后期最繁荣的都市之一。战国时改称雒阳。因位于雒水之北得名。地处天下之中,漕运方便,而且左据成皋,右阻渑池,前有伊阙,背靠大河,利于防守。东周以后,东汉、三国魏、西晋、北魏均建都于此;新莽以此为陪都。绿林起义军所拥立的更始帝,亦曾建都于此。秦置县,为三川郡治,汉以后至北周先后为河南郡、司州、洛州治。战国至西汉,是全国性大都市之一。东汉、魏、晋、北魏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世界最繁荣的都市之一。汉魏故城,据《元康地道记》:“南北九里七十步,东西六里十步。”故又称为“九六城”。北魏时,有三市:西面西阳门外有著名的洛阳大市,附近是商人和手工工人居住区。南面宣阳门外有四通市和外商聚居区。交易农产品和牲畜的小市,则在东面青阳门外。东汉时,有太学生三万余人。明帝所建的白马寺,是我国最早的佛寺。北魏全盛时,全城有佛寺五百所;又于龙门凿石窟佛像,是我国伟大的艺术珍品。北魏末年,城被毁于战火。隋以后废。一在汉魏故城西十八里,即在今洛阳市。隋大业初建,以为东都;武周续修,改称神都。隋、唐洛阳故城,据《新唐书·地理志》:“前直伊阙,后据邙山,左瀍右涧,洛水贯其中,以象河汉。东西五千六百一十步,南北五千四百七十步。”周围约七十里。是仅次于长安的第二大都市。隋有东、南、北三市,唐又增设西市,都是国际性市场。隋(炀帝)、武周、五代唐均都于此;五代梁、晋、汉、周,北宋、金(宣宗以后)均以此为陪都。隋以后先后为河南郡、河南府、金昌府、河南路治。今洛阳旧城系金哀宗时改筑,周长八里三百四十五步,仅当隋唐故城洛北、瀍西的一小部分。近年来对汉魏、隋唐故城遗址都作过考古勘查,并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猜你喜欢

  • 祥生船厂

    外商企业。清同治元年(1862)由英商创办于上海。专事修造船舶。光绪十七年(1891)改组为有限公司,资本达八十万两。在浦东有大型船坞和机器厂。

  • 贝琼

    1315—1378元末明初浙江崇德(今桐乡西南)人,又名阙,字廷臣、廷琚,号海鹤生、两山老鹤。年轻时遍游东南。元至正元年(1341)师事杨维桢。二十二年领乡荐。张士诚屡征聘,不赴,隐殳山。明洪武三年(

  • 吴中人物志

    书名。 明张㫤撰。 十二卷。本书收辑吴中人物,上自成周,下迄明代。分孝友、忠义、吏治、荐举、宦迹、儒林、文苑、闺秀、逸民、流寓、列仙、方外十二门,各系以论赞。书成于隆庆四年(1570)。

  • 阿资

    ?—1395明云南曲靖越州(今曲靖)土官龙海之子。彝族。约洪武十九年(1386),父以“叛乱”罪徙居辽东,继其父为土知州。二十年十二月,贡马及方物。次年九月,与邻近土官联结反明,攻占普安(今贵州盘县)

  • 内越

    指春秋时越国疆域。即今浙江杭嘉湖平原、宁绍平原、金衢丘陵地和江西上饶、余干等地。

  • 奏折夹片

    清初沿明制,大臣奏事用本章,由通政司转内阁呈送皇帝。雍正年间设奏事处,命大臣奏事皆用奏折。如有小事不足作折,即以双页纸书写,附别折同奏,称附片。如事务头绪过多,或保举人名甚多,即以事务纲要、人员姓名另

  • 孽牧草场

    明代牧马草场之一种。设于两畿、鲁、豫地区,供牧放种马之用。明中叶后由于豪强侵占和出佃收租,日益减少。

  • 太子少尹

    即“少尹(3)”。

  • 蔺芳

    ?—1417明山西夏县人,字仲文。洪武时举孝廉,官至刑部郎中。永乐时出为吉安知府,坐事谪办事官,从宋礼治会通河。以功为工部都水主事。十年(1412),黄河决阳武(今河南原阳),奉命往治,自中滦(今河南

  • 刘乔

    249—311西晋南阳安众(今河南镇平东南)人,字仲彦。少为秘书郎,王戎引为参军,迁太子洗马。先后参与诛杨骏、贾谧事,累迁散骑常侍、御史中丞。时齐王冏心腹董艾势倾朝廷,因于二旬之中,六劾其罪而免官。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