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知识>泼寒胡戏

泼寒胡戏

唐歌舞戏名。又称泼胡王乞寒戏、乞寒胡戏、乞寒泼胡,简称乞寒。源于中亚康国(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北周时由龟兹传入。舞者初为西域人,后汉人效之,人数众多,一般裸体,戴油帽(称苏莫遮帽),持皮囊(称浑脱),中贮水,互相泼洒,鼓舞跳跃以为乐,号浑脱队。为群众性娱乐组织。其乐曲称苏莫遮。中宗酷爱此戏,神龙元年(705)在洛阳南城上观之;景龙三年(709)十二月又令长安诸司长官往观。玄宗即位,宰相张说上疏谏止,开元元年(713)下令禁断。张说有《苏莫遮》诗,描绘此戏情态。

猜你喜欢

  • 冯景

    北朝时河间武垣(今河北河间南)人,字长明。北魏正光中,关西大行台萧宝寅引为行台都令史。孝昌三年(527),曾劝宝寅勿反,不听。宝寅败,还洛阳,从雍州刺史贺拔岳,受命使高欢,察其形势,以利东伐。北魏末,

  • 任旭

    ?—327晋临海章安(今浙江临海东南)人,字次龙。初为郡将蒋秀功曹,秀贪赃违法,苦谏不纳。辞归,闭门讲习。及秀被收入狱,乃尽力营救。州郡屡辟不就。陈敏之乱,江东名豪多被胁从,而与贺循宁死不屈。晋元帝、

  • 杨佶

    辽南京(今北京)人,字正叔。圣宗统和二十四年(1006),举进士第一。历校书郎、大理正。开泰六年(1017)出知易州。迁翰林学士。充贺宋生辰正旦副使。八年,同知南京留守事。太平七年(1027),为刑部

  • 丹行长官司

    土司名。明洪武三十年(1397)改元丹行等处蛮夷长官司置,旋废,永乐元年(1403)复置。长官罗姓。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降为外委土舍,改设牙州汛。治今贵州平塘县牙舟。居民主要为布依族。

  • 任圜

    ?—927五代京兆三原(今陕西三原东北)人。明敏有才辩。后唐庄宗时,任工部尚书兼真定尹,知北京(镇州)留守事。明宗时,拜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兼判三司,颇有建树。后因直言得罪明宗,又为安重诲所忌,遂遭诬

  • 驳马

    古突厥北部落之一。地近北海(今贝加尔湖)。因其“马色并驳”,故名;突厥谓驳马为曷剌,亦名曷剌国。又名弊剌、遏罗支。永徽中,与唐通使。有人怀疑为拔悉蜜之异译。

  • 坛山刻石

    刻“吉日癸巳”四篆字。旧附会为周穆王所书。原在河北赞皇坛山上,石已不存;宋皇祐五年(1053)李中祐有摹刻本,亦不存;现存南宋重刻本,在赞皇孔庙。

  • 大顺通宝

    明末张献忠所建大西国铜币。铸于大顺元年(1644),圆形方孔,钱文楷书,背无文,或有工、户字。大顺通宝

  • 掌葛

    官名。《周礼》地官之属。一说周代置。掌向山泽农家征收织布用的葛和苎麻。

  • 陈留王

    245或246—302即曹奂。三国时魏国皇帝。公元260—265年在位。字景明,原名璜。曹操孙,燕王曹宇子。甘露三年(258)封安次县常道乡公。五年司马昭杀高贵乡公,立为帝,改元景元。在位时,政事皆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