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知识>河道总督

河道总督

官名。明清督理河道之最高长官。掌治南北各河疏浚堤防之事。明永乐九年(1411),遣尚书治河,此后间遣侍郎、都御史。成化后始称总督河道。嘉靖二十年(1541),以都御史加工部职衔,提督河南、山东、直隶河道。万历五年(1577)改称总理河漕兼提督军务。清顺治元年(1644)沿设,一人,又称总河,综理黄、运两河事务。康熙十六年(1677)移驻清江浦。雍正二年(1724)设副总河一人,管理河南河务。七年改总河为总督江南河道,称南河河道总督,简称南河;副总河为总督河南、山东河道,称东河河道总督,简称北河,以别于南河,两者分管南北两河。八年,增设直隶河道水利总督一人,称北河河道总督,简称北河;而以东河河道总督为东河。乾隆十四年(1749)北河由直隶总督兼理,不设专官。初南北两总河并兼兵部尚书、右都御史衔,乾隆四十八年(1783)始定兼兵部侍郎、右副都御史衔。咸丰十年(1860)裁江南河道总督,事归漕运总督兼管。所辖有河标之中、左、右三营及驻守运河、黄河等八个营。官兵三千多名。下设书吏二十人,协助办事。光绪二十八年(1902)裁河东河道总督,自此河务无专官。

猜你喜欢

  • 黄巢

    ?—884唐曹州冤句(今山东曹县西北)人。盐贩出身,善骑射,喜任侠,粗涉书传,屡举进士不第。乾符二年(875)率众响应王仙芝起义。次年,在蕲州阻止王仙芝降唐,与仙芝分兵,独立作战。五年,仙芝死,汇合余

  • 长运

    明代漕运方式之一。亦名改兑。宣德间采行*兑运时,官军既多勒索,粮户仍要运粮,于是成化七年(1471)改行长运。即让运军直赴江南各水次(小港口)交兑,粮户除原有加耗外,每石增缴渡江费一斗。十年,原交淮安

  • 伏帝匐

    唐时回纥首领。独解支子。开元三年(715)继其父主甘、凉之回纥部落,拜河西经略副使兼赤水军使。四年后突厥击漠北回纥余部,其别部移健俟利发率众来奔,尽会甘、凉间。回纥乃雄于河西。

  • 东征都统所

    官署名。亦称东面行军都统所、东路行军都统所。辽代置,北面官。辽征讨高丽、女直、渤海大延琳都曾设过东征都统所,统领东征兵马。

  • 柳虯

    501—554北朝时河东解县(今山西临猗西南)人,字仲蟠,亦作仲盘。遍读经史,好属文。北魏孝昌中,举为秀才。寻加镇远将军。以非其所好,弃官归洛阳,耕于阳城。西魏大统三年(537),独孤信征为行台郎中,

  • 元书

    书名。清末曾廉撰。一百零二卷,内本纪十五卷、志十卷、列传七十六卷、自序一卷。纪传体。记述自元太祖元年(1206)至元顺帝至正二十八年(1368)间史事。曾氏尝病《元史》芜漫,光绪年间谪居贵州黎平时,搜

  • 元胄

    ?—604隋河南洛阳人。北魏什翼犍后裔。少英勇,多武艺。仕北周,官至大将军。杨坚为相,引为心腹。入隋,进位上柱国,封武陵郡公。迁右卫大将军。历任豫、毫、浙三州刺史。拜灵州总管,以御突厥。复为右卫大将军

  • 俗讲

    又称通讲、啭变。唐时僧侣讲经布道所采用的说唱形式。说唱的话本谓变文,韵白相兼,今敦煌文献中存有《孟姜女变文》、《董永变文》等。依本说唱谓俗讲,主讲者称俗讲僧。底本或称讲经文,今存《维摩诘经讲经文》、《

  • 康郎山忠臣庙

    明忠臣祠。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朱元璋率军与陈友谅在鄱阳湖康郎山激战,大破友谅,吴将丁普郎、张志雄、韩成等三十六人战死。次年,元璋命在康郎山建祠奉祀之。

  • 六极

    ①指古代人生的六种痛苦。《尚书-洪范》:“六极:一曰凶短折,二曰疾,三曰忧,四曰贫,五曰恶,六曰弱。”即早死、疾病、忧患、贫困、丑恶、瘠弱。②上下四方,泛指天下。《庄子·应帝王》:“次出六极之外,而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