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知识>河姆渡文化

河姆渡文化

长江下游新石器时代文化。因1973年发现于浙江余姚河姆渡而得名。年代为公元前5000—前3300年。主要分布于宁绍平原东部地区。石器种类少,多采用硬质石料琢制而成,常见有斧、凿、锛等。出土大量的骨角器,有凿、耜、铲、锥、针、匕、镞等。又发现制作精巧的木器,保存至今为其他文化遗址所罕见。陶器数量多但种类少,皆用泥条盘筑法制造,以夹碳黑陶最有特色。主要器物有釜、罐、盆、盘、钵等,釜的造型、装饰具有代表性。一般陶器质地疏松,硬度低,吸水性强,器壁粗而厚。表面多繁密花纹,常饰绳纹和刻划纹。陶纺轮多且精,上有各种纹饰。原始艺术发达,装饰品有玉、萤石、骨、牙、陶等制作的璜、玦、坠、珠、笄、管等。雕塑有象牙雕、木雕、骨雕、各种陶塑。还发现有朱漆木碗,是中国最早的漆器。当时的人们过着农耕定居生活,住干栏式榫卯结构的房屋。已有人工栽培水稻,猪、羊、水牛已是普遍的家畜,采集和渔猎为辅助经济。

猜你喜欢

  • 王安中

    1076—1134宋中山曲阳(今属河北)人,字履道,号初寮。元符进士。调瀛州司理参军。政和间历中书舍人,擢御史中丞,上疏劾蔡京,迁翰林学士承旨。宣和元年(1119)拜尚书右丞,迁左丞。五年,为燕山府路

  • 宗主

    ①即宗族之主。古代宗法制度中之嫡长。魏、晋、南北朝时,地方豪强荫庇其同族或非同族之依附者,聚族而居,建坞壁自守,其坞主称宗主。被荫者向宗主交纳租税和服役。宗主有较大权势,政府常任之为地方乡官。北魏初期

  • 盛京工部

    官署名。清盛京五部之一。顺治十六年(1659)设。掌盛京营缮工程事务。置侍郎一人,总掌部务;宗室主事一人、堂主事二人,掌档案文移。下设左、右二司及银库等机构。左司置郎中一人、员外郎二人、主事一人。掌办

  • 岭南节度使

    唐方镇名。玄宗时十节度经略使之一。开元二十一年(733)置岭南五府经略讨击使。至德元载(756)升为节度使,治广州(今属广东),领广管诸州,约当今广东连山县、连江、滃江以南之地,兼领桂、邕、容、安南四

  • 黄洞

    洞一作峒。地名。一名黄橙峒。在今广西扶绥县西。本西原蛮所居。《资治通鉴》:唐长庆二年(822),邕州刺史李元宗惧获罪,“将兵百人并州印奔黄洞”,即此。

  • 化度寺邕禅师塔铭

    全称《化度寺故僧邕禅师舍利塔铭》,简称《化度寺塔铭》。唐贞观五年(631)刻。李百药撰,欧阳询楷书。北宋时碎裂,南宋初毁失。但重刻本颇多,受前人推崇,尊为欧书第一。清末,敦煌千佛洞发现唐原石拓裱本两残

  • 熊远

    ?—322晋豫章南昌(今属江西)人,字孝文。县郡召为功曹,除监军华轶司马,领武昌太守。丞相司马睿引为主簿,转丞相参军、从事中郎,迁尚书左丞、散骑常侍。时江东草创,农桑弛废,乃建议天子帅百官躬耕,以劝农

  • 徐树铭

    ?—1900清湖南长沙人,字寿蘅,号伯征。道光进士。咸丰二年(1852)简山东学政,累迁内阁学士,授兵部右侍郎。同治五年(1866)署礼部左侍郎。次年迁太常寺少卿。光绪十年(1884)晋太常寺卿。后历

  • 内侍左右

    官名。北魏初置,为皇帝左右侍臣,无固定职掌,多选用胡人亲贵子弟,亦用善书写及通北人语言的汉人充任。

  • 昆(崑)曲

    又名昆山腔、昆腔。戏曲声腔、剧种之一。元末明初昆山人顾坚始创,经嘉靖时流寓于太仓的魏良辅等改革。融合弋阳、海盐诸腔和当地民间曲调,配以笛、管、笙、琵琶以及鼓、板、锣等,声调清柔婉折。此后昆山人梁辰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