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知识>殷周制度论

殷周制度论

篇名。近人王国维撰。王氏自述撰是篇旨在考殷亡周兴之原因。认为周之所以兴,自制度始。并具体论证殷周制度之差异:其一为立子立嫡之制。殷制兄终弟及,殷以前无嫡庶之制,自周始舍弟传子,严嫡庶之分,定嫡长继统之制,所以“息争宁国”。周人嫡庶之制本为天子、诸侯继统法而设,旋下及大夫以下,宗法及丧服之制由此形成。周代政治赖此宗法之制而益得巩固。其二为庙数之制。王氏考殷人祭法无远迩尊卑之分,周人立尊尊之统,以尊尊亲亲之义立庙制,尊卑分明。其三为同姓不婚制。周初多“异姓之国”,非宗法所能统,乃以婚媾甥舅之谊通之,实为周人用血缘宗法行施一统之策。以上三制不出尊尊、亲亲、长长、男女有别四纲。周代之所以能久兴不衰,就是用此四纲来维系的。此文对学术界影响较大。收入《观堂集林》。

猜你喜欢

  • 尢列

    1866—1936广东顺德人,字令季,别字少纨。清光绪十二年(1886)求学于广州算学馆,常与孙中山、杨鹤龄、陈少白议论时政,人称“四大寇”。后参与创建香港兴中会及乙未广州起义。二十三年在九龙组织中和

  • 胡寅

    1098—1156宋建宁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字明仲,学者称致堂先生。胡安国侄,安国养为己子。宣和进士。靖康初,为秘书省校书郎,从祭酒杨时受学。张邦昌称楚帝,弃官归。建炎三年(1129),张浚荐为

  • 皮山国

    汉时西域国名。王治皮山城(今新疆皮山县一带)。属西域都护。东汉以后役属于阗。

  • 惠能

    即“慧能”。

  • 樊须

    即“樊迟”。

  • 五天竺

    即中、东、西、南、北五天竺,在今印度、巴基斯坦一带。据《旧唐书·西戎传》,五天竺“地各数千里,城邑数百。南天竺际大海;北天竺拒雪山,四周有山为壁,南面一谷,通为国门;东天竺东际大海,与扶南、林邑邻接;

  • 样钱

    钱之样品。清制,每遇更定钱制,例先定钱式进呈,再按规定钱式铸祖钱、母钱、制钱各一枚,颁发各省,令依式鼓铸。

  • 公孙敖

    ?—约前91西汉北地义渠(今甘肃宁县西北)人。初以郎事景帝。武帝时,多次出征匈奴,封合骑侯。因亡卒及失期,两次论法当斩,皆赎为庶人。太初元年(前104),以因杅将军筑塞外受降城。后七岁,出击匈奴至余吾

  • 兀罗思

    即“斡罗思”。

  • 西汉

    朝代名。又称前汉。公元前202年刘邦创建。建都长安(今陕西西安)。疆域最大时,东、南至海,西至今巴尔喀什湖、费尔干纳盆地和葱岭,西南至今云南、广西以及越南北、中部,北到大漠,东北迤至朝鲜半岛北部。初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