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知识>正侍郎

正侍郎

阶官名。北宋政和六年(1116)置,为武臣阶官,从七品。

猜你喜欢

  • 雍己

    殷墟甲骨文雍己二字作合文。商王。名伷。大庚之子,小甲之弟。 卜辞中雍己之祀序是大戊、雍己、仲丁,与《史记·殷本纪》之世序雍己、太戊、仲丁不同。殷墟卜辞中列为旁系先王祭祀。雍父 相传为黄帝之臣。杵臼的创

  • 左右厢十二监军司

    西夏地方驻军指挥机构。景宗元昊建国后,仿宋制立军名,分全国为左右厢,设十二监军司,规定驻地。左厢神勇军司驻弥陀洞,祥祐军司驻石州,嘉宁军司驻宥州,静塞军司驻韦州,西寿保泰军司驻柔狼山北,卓罗和南军司驻

  • 五部落蛮

    又称三王蛮,即唐两面羌。宋黎州诸蛮之一。在黎州(今四川汉源北)西百余里。有郝、赵、王、刘、杨五姓。无君长,唯听命耆老。往来汉地,能汉语。淳熙七年(1180),求内附,许互市。

  • 光禄丞

    官名。西汉始置,为光禄勋副职,多以博士、议郎充任,秩千石。东汉沿置,秩比干石。魏、晋、南朝宋皆七品。南朝梁为光禄卿副职,三班。陈沿梁制,八品、六百石。北魏以少卿为副,丞则为佐官,太和二十三年(499)

  • 疏浚黄河司

    官署名。北宋熙宁七年(1074)置,掌疏黄河自卫州(治今河南卫辉)至海口一段。设都大提举及勾当公事官。

  • 十二因缘六字歌词

    北朝宗教文献名。出自敦煌文书(P.2385号)。卫元嵩撰。十二因缘观见于十六国时北凉石塔铭文,亦见于东晋译本《增一阿含经》,是当时民间流行的佛教教义。卫元嵩在本歌词中使用了道家观念,如自称“住无为村”

  • 中军尉

    官名。又称元尉。春秋时晋国置,晋军设军尉,主管派遣为将佐驾御车马的军吏,及训练士卒。中军尉为中军所设之军尉,大夫爵。

  • 胞人长

    官名。西汉置。《汉书·百官公卿表》少府属官有胞人长、丞。颜师古注:“胞人,主掌宰割者也。胞与庖同。”即主宫中屠宰牲畜者。东汉省。

  • 奄罗辰

    柔然可汗阿那瓌子。西魏废帝元年(552)阿那瓌自杀后,拥众投归北齐。次年北齐击走突厥,立之为柔然主,置于马邑川(今山西桑干河上游)。北齐天保五年(554)返归漠北,攻掠肆州(今山西忻州),后屡为北齐所

  • 匿户

    罪名。即隐匿户口,逃避徭役赋税。《睡虎地秦墓竹简·法律答问》:“何谓匿户及敖童弗傅?匿户弗徭、使,弗令出户赋之谓也。”秦律对匿户罪不仅惩治户主,而且主事者及四邻均须连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