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知识>林文忠公政书

林文忠公政书

书名。清林则徐撰甲、乙、丙三集,三十七卷。林氏卒后,其子汝舟、婿沈葆桢辑。分东河、江苏、湖广、使粤、两广、陕甘、云贵七类。收辑在各地任职期间,包括禁烟、抗英的折片凡一百五十一篇。惟年月删略,且有遗漏。有光绪二年(1876)印本。中华书局1965年版《林则徐奏稿》,收五百八十七篇,为迄今所见较全之本。

《林文忠公政书》书影

猜你喜欢

  • 芑阳

    古邑名。战国楚邑。在今河南南阳市南。《鄂君启节》铭文:自鄂往,“庚,庚芑阳”,即此。西汉置棘阳县。郭沫若《关于鄂君启节的研究》谓芑阳为芑易,或即襄阳,在今湖北襄樊市。

  • 栗县

    秦置。治今河南夏邑县。《史记·项羽本纪》:秦二世二年(前208):“章邯军至栗”,即此。西汉属沛郡,征和元年(前92)为侯国。东汉废。

  • 阿侬

    ?—1055北宋广南西路武勒州(今广西扶绥)人。傥犹州(今广西靖西)知州侬全福妻。全福为交趾虏杀,改嫁商人,生侬智高,后复嫁特磨道(今云南文山)知州侬夏卿。有智谋,曾助其子侬智高起兵,被尊为“皇太后”

  • 杨难敌

    ?—334十六国时略阳清水(今甘肃清水西北)人。氐族。左贤王杨茂搜之子。东晋建武元年(317),茂搜卒,继立,自号左贤王,屯下辩(今甘肃成县西);弟坚头号右贤王,屯河池(今甘肃徽县西)。晋永昌元年(3

  • 帮源洞

    地名。一名威平洞(《读史方舆纪要》)、清溪洞(《宋史·韩世忠传》)。在今浙江淳安县西北威坪。北宋宣和二年(1120),方腊据此起义,连克州郡;明年,韩世忠追击至此,方腊被擒。起义失败。

  • 大学院

    又名通儒院,即大学堂研究院。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颁布的《钦定京师大学堂章程》规定,大学堂分大学院、大学专门科、大学预备科。次年将大学院改称通儒院。凡某分科大学之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者,欲入通儒院

  • 夏口

    又称沔口。汉水入江处。三国时为军事重地。吴黄武二年(223)在大江东岸今湖北武汉市黄鹄山(俗称蛇山)东北筑城,因名夏口城(《三国志·吴志·吴主传》)。背山临江,形势险要。孙吴有重兵戍守,并置夏口督驻此

  • 尸罗围

    一作施那帏。古代波斯湾撒那威城(Siraf)的阿拉伯商人。宋时,居留在中国沿海城市者为数不少。

  • 郝奴

    后秦杏城(今陕西黄陵东南)卢水胡人。建初元年(386),乘鲜卑东迁,长安空虚,率户四千入长安,称帝,以高陵赵谷为丞相,渭北居民群起响应。寻为姚苌所败,降,拜镇北将军。

  • 稷下先生

    亦称稷下学士。战国时期于齐国都城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稷下学宫著书讲学、议论政事之学者。《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自邹衍与齐之稷下先生,如淳于髡、慎到、环渊、接子、田骈、邹奭之徒,各著书言治乱之事,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