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知识>本末

本末

①指本质与现象。本,指无声、无形、不可闻见感知的本体;末,指有声、有形、可以感知的事物。《庄子·天下》评述老聃、关尹之学,谓其“以本为精,以物为粗”。将“本”与“物”相对待。三国魏王弼《老子指略》:“老子之书其几乎可一言而蔽之。噫! 崇本息末而已矣”,从现象和本质的关系上,强调“本”(本质)对“末”(现象)的指导性和主宰性,以便在认识上收到以简驭繁之效。因此,他主张在“本”的基础上的“本”、“末”之统一,他在《老子注》第三十八章说:“本在无为,母在无名。弃本舍母而适其子,功虽大焉,必有不济。名虽美焉,伪亦必生。”“崇本以举其末,则形名俱有而邪不生,大美配天而华不作。”南宋朱熹以“理本气末”的思想继承此说。明王廷相则以“元气为道之本”(《雅述上篇》)的命题,反对有脱离现象和高于现象而独存的本体(本质)。②古代经济思想范畴。指本业与末业。《盐铁论·本议》:“古之立国家者,开本末之途,通有无之用。”《管子》、《商君书》、《荀子》中都以农为本,以商业和奢侈品生产为末。也有持不同观点者。汉末王符主张:“夫富民者,以农桑为本,以游业为末;百工者,以致用为本,以巧饰为末;商贾者,以通货为本,以鬻奇为末。”(《潜夫论·务本》)明末清初黄宗羲主张农工商皆本,唯不切于民用的迷信、倡优、奇巧淫技为末业。

猜你喜欢

  • 朱耷

    1624或1626—1705明末清初江西南昌人,原名统��。明宁王朱权后裔。明亡,出家为僧,后还俗,又作道士,居南昌青云谱道院。号八大山人,别号有个山、雪个、人屋、良月、道

  • 算学生

    隋以后在算学学习的学生。参见“算学①”。

  • 范谦

    1534—1597明江西丰城人,字汝益,号涵虚。隆庆进士,选庶吉士。万历二十二年(1594)官至礼部尚书,充修史总裁。后卒于任。有《双柏堂集》。

  • 杜审言

    约645—708唐襄州襄阳(今属湖北)人,后迁巩县(今河南巩义),字必简。杜甫祖父。咸亨进士。初为隰城尉,累转洛阳丞,贬吉州司户参军。武则天时,授著作佐郎,迁膳部员外郎。神龙初,坐与张易之兄弟交往,流

  • 飞将军

    见“李广①”。

  • 大渡河之战

    清同治二年(1863)石达开率军由云贵边界入川,进抵越嶲厅紫打地(今石棉县安顺场附近),拟抢渡大渡河直取成都,因洪水陡涨,两次渡江失利,陷入重围,辎重尽失。石达开率余部走至老鸦漩,又为当地少数民族武装

  • 外服

    西周分封之诸侯,在朝廷之外,故称。《书·酒诰》:“越在外服,侯、甸、男、卫、邦伯。”

  • 豆田

    地名。在今河南洛阳市东汉魏洛阳城东。《资治通鉴》:西晋太安二年(303),成都王颖趋兵洛阳,帝东走偃师,“舍于豆田”,即此。

  • 一作掫。战国秦邑。在今陕西西安市临潼区东北。《史记·赵世家》:悼襄王四年(前241),“庞煖将赵、楚、魏、燕之锐师,攻秦蕞”;《后汉书·刘玄传》:赤眉立刘盆子,更始使“李松军掫以拒之”,均即此。

  • 十二次

    天球分区名。按照每年日月交会位置,沿黄道把周天分作十二部分,合称十二次。又名十二星次、十二纪等。十二次各有专名,《尔雅》载其九。汉以后定型。现用十二名称出自《汉书·律历志》。与十二辰、二十八宿配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