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知识>普乐寺

普乐寺

俗称圆亭子。在今河北承德市。建于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为汉式建筑,但山门朝西,中轴线与磬锤峰相对。其主体建筑为“阇城”,有三层石砌方台,台上建圆形殿座,称旭光阁,阁之中央圆形须弥座上建大型“曼陀罗”模型,中供上乐王佛铜像。内有《普乐寺碑记》记述其兴建缘起。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猜你喜欢

  • 编修

    官名。(1)历代掌奉敕编修有关书籍的官员,又称编修官。宋始置,分设于国史院、实录院、枢密院,随事而设,无定员。金国史院亦置编修。明、清沿置,凡有编纂任务时则选任,事竣则罢。(2)翰林院官员。元代置为翰

  • 韦冲

    540—605隋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字世冲。家本关右著姓。仕北周,累迁汾州刺史。入隋,进位开府,兼散骑常侍,以能安抚南汾胡人,拜石州刺史。历任南宁州总管,检校括州事,镇压陶子定、罗慧方等起义

  • 商山四皓

    秦末汉初隐士。或以为即东园公、绮里季、夏黄公、甪里先生四人。秦时,入商山避乱。汉初,因刘邦慢侮士人,数召不就。后刘邦欲以戚姬子如意代刘盈为太子,相传吕后用张良计,使皇太子卑辞厚礼,安车迎致。四人从太子

  • 百越先贤志

    书名。明欧大任撰。大任,字桢伯,广东顺德人。四卷。嘉靖三十三年(1554)成书。《明史稿·艺文志》、焦竑《国史·经籍志》均有著录。作者自《国语》、《左传》、《史记》、《吴越春秋》、《越绝书》、《三国志

  • 体仁阁

    清阁名。在太和殿之东,与弘义阁相对。《清稗类钞》谓体仁、弘义两阁,即明时之文昭、武成阁。

  • 四川道

    官署名。明清都察院所属诸道之一。明洪武十五年(1382)置。设监察御史七人。南京都察院亦置,设监察御史二人。在本道之外协管工部、文思院、都知等监,兵仗、鞍辔、抽分竹木各局,僧、道录司,在京府军等五卫,

  • 北戍滩

    在今广西博白县西南。《新唐书·地理志》:“唐咸通中,安南都护高骈募人平其险石,以通舟楫”,即此。

  • 陇山

    在今河南信阳市东北。《金史·完颜赛不传》:兴定元年(1217),与宋战于信阳,生擒统制周光。“又遇宋人于陇山、七里山等处,斩获甚众”,即此。

  • 纲目续麟

    书名。明张自勋撰。二十卷,又《校正凡例》、《附录》各一卷,《汇览》三卷。成于崇祯十六年(1643)。是书摘列《通鉴纲目》及考异、书法、发明、考证之文,而一一辨正其是非。《校正凡例》列朱熹凡例与刘友益书

  • 刘嘉

    ?—39新莽末南阳蔡阳(今湖北枣阳西南)人,字孝孙。东汉光武帝刘秀族兄。初从刘玄(即更始帝)起兵,为偏将军。及破宛城,封兴德侯,迁大将军。更始帝都长安,进封汉中王、扶威大将军,拥众数十万。建武二年(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