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知识>施琅

施琅

1621—1696

明末清初福建晋江(今泉州)人,原名郎,字琢公、尊侯。初为郑芝龙部下左冲锋。降清后,历任同安副将、总兵,福建水师提督,授内大臣,隶汉军镶黄旗。康熙三年(1664)授靖海将军。二十年复任福建水师提督。二十二年率师攻克澎湖,统一台湾,以功封靖海侯。曾力主设兵守台,屏障东南,遂设台湾府。后卒于官。著作有《靖海纪事》。

猜你喜欢

  • 遭乱纪略

    书名。清解涟撰。简略记载咸丰三年(1853)至同治二年(1863),太平军与清军在镇江、丹阳一带作战以及淮北捻军斗争情况。有1918年横山草堂丛刻本。

  • 太史局正

    官名。北宋元丰改制时置。为太史局次官,佐令掌占验天文及风云气候,正八品。

  • 右榜

    科举考试用语。即元代科举中蒙古人、色目人中式后所发布的文榜。元代科举把蒙古人、色目人分作一类,汉人、南人分作一类,所考科目,难易程度均有区别,张榜公布时亦分为两榜。元代尚右,故会试中式后,以蒙古人、色

  • 越人歌

    迄今保存较完整的一首越语歌曲。歌词有汉字逐句音译及汉文译意,俱载刘向《说苑·善说》,为研究越语的重要资料。近人将此歌与现在壮语作比较研究,认为古越语同现代壮语有密切关系。

  • 左官律

    律令名。汉武帝元狩元年(前122)颁行。内容为贬抑诸侯王国官吏的政治地位,并规定曾仕王国官吏者不得在中央任职。《汉书·诸侯王表》颜师古注:“汉时依上古法,朝廷之列以右为尊,故谓降秩为左迁,仕诸侯为左官

  • 司功参军事

    官名。又称司功参军。隋开皇三年(583)改诸卫、太子诸率、诸王府、诸州功曹参军事而置。大业三年(607)均改为司功书佐。唐武德中,改诸府、州司功书佐为司功参军事。三都、六府各置一至二员,正七品下,掌考

  • 秦柏公

    即“秦哀公”。

  • 赵惠文王

    ?—前266战国时赵国国君。名何。赵武灵王少子。公元前298—前266年在位。武灵王传位后,自称主父。赵惠文王四年(前295),其兄公子章与相田不礼起兵作乱,为公子成、李兑所败,主父被围饿死。于是公子

  • 太清经

    道教经书。为《道藏》四辅经书之一。以补充《洞神三皇经》。讲述金丹服食之道,谓服御者将远升太清之境。据葛洪《抱朴子》、《神仙传》云:左慈出《黄帝九鼎神丹经》、《太清丹经》、《金液丹经》,王长、赵升得《九

  • 统军

    官名。(1)北魏孝文帝时始置。位在军主之上、别将之下。可因事立名,冠以专职之称。由朝廷或州府、都督、镇将任命。领兵五百、一千、三千、五千不等。北周定为五命,隋朝从八品。(2)唐初秦王、齐王左右六护军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