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知识>斗鸡三配

斗鸡三配

斗(鬥)

生物术语。见于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抄本《鸡谱》。此书强调选种选配对斗鸡良种培养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所谓“三配”,即“头嘴之配、羽毛之配、厚薄之配,方能补其不足,去其有余,得其中和。意即要根据头部、羽毛、骨肌特点,视具体需要,选择相应的母鸡和公鸡进行交配。例如“头嘴之配”:若雌鸡之头,脸宽、头方、皮厚、冠平、嘴相微觉弯者,必宜凹鼻、翘嘴、冠凿之雄鸡配之。”反映了中国古代对家鸡的遗传变异和良种培育的研究。

猜你喜欢

  • 武官村大墓

    商代晚期大墓。1950年春于河南安阳武官村北发掘。墓室为长方形,分墓室和南、北墓道三部分。墓室上口南北长14米、东西宽12米、深7.2米,有椁室及腰坑。北墓道长15米、东西宽5.2米,其中有马坑三、人

  • 典书令

    官名。原为吏部尚书之职。西晋王国置典书令、丞各一人。典书令在常侍下、侍郎上。东晋时,典书令居郎中令等三卿之下。十六国前燕因之。

  • 布思端

    1290—1364即布敦·仁钦朱。元乌思藏迦举派僧人。原名辇真竺。因父号八思端(义为父教师),故被称为布思端(子教师)。幼年从母学佛经,十八岁出家,学识渊博。中年以后,主持沙鲁寺,嗣法弟子衍为沙鲁派。

  • 礼宾院

    官署名。唐代置,为宴劳少数民族政权或外邦使者之所。天宝十三载(754)令鸿胪寺勾当检校,元和九年(814)置于长兴里之北;以礼宾使主其事,引对番客。五代因之。宋代置,掌款待回鹘、吐蕃、党项、女真等族贡

  • 时间。始见于先秦诸子。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刘孝标注引《尸子》:“往古来今曰宙。”认为“宙”是古往今来、绵延持续之过程。《庄子·庚桑楚》:“有长而无本剽者,宙也。”晋郭象注:“宙者,有古今之长,而古

  • 都亭侯

    爵名。东汉置,位在乡侯下。晋、南朝宋、梁及北魏皆置。初封都亭,后无封地。

  • 涞流水

    古河名。即今拉林河。发源于小长白山脉,入松花江。其名始见于辽。金称来流。女真首领阿骨打进军宁江州,诸部会兵于此。

  • 粤道贡国说

    书名。清梁廷枏编。六卷。收清初至道光年间由海道至广东贸易和向清廷“入贡”的暹罗、荷兰、英、意、葡等国与清朝来往国书、藩属入贡条例及有关谕旨和地方官奏章,分国按年编次,材料多录自粤海关档案。为考察清代中

  • 勒留官

    官制用语。宋承唐制,在京诸司吏人任职年满,本应出职授官,勒令继续留司任吏职;或在任差遣得替后,命回本司祗应者,称勒留官。勒留官再依据选限,准予出职。

  • 大司礼

    官署名。北周置。西魏恭帝三年(556),仿《周礼》建六官,于春官府置典命司,掌内外九族及玉帛衣服的礼制规格,并管理全国的僧道事务。北周初,改置大司礼。保定四年(564)五月,又改为礼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