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知识>教育总会联合会

教育总会联合会

即中央教育会。清末全国性教育团体。宣统三年(1911)春,由江苏教育总会倡议,江苏、浙江、湖南等十三省教育总会代表在上海集会成立,受立宪派控制。学部奏任张謇为会长,张元济、傅增湘为副会长。武昌起义爆发后停止活动。

猜你喜欢

  • 求盗

    掌追捕盗贼之亭卒。战国时秦国始置,秦汉沿置。《睡虎地秦墓竹简·秦律杂抄》:“求盗勿令送逆为它,令送逆为它事者,赀二甲。”《汉书·高帝纪》:“令求盗之薛治。”颜师古注引应劭曰:“求盗者,亭卒。旧时亭有两

  • 太子中盾

    即“中盾”。

  • 武信郎

    散阶称号。清代置。乾隆二十年(1755)始定,为武职中属绿营者正六品及属八旗者正、从六品之封赠。三十二年,八旗改同绿营,只封正六品。五十一年,改为武略骑尉。参见“武职封赠”。

  • 安丰郡

    ①三国魏黄初元年(220)分庐江郡置。治安风县(今霍邱县西南)。属豫州。辖境相当今安徽金寨、霍邱二县及河南灌河流域以东地。东晋废。②东晋侨置。后废。南朝宋末复置。治安丰县(今安徽霍邱县西南。梁移治今寿

  • 甾丘县

    西汉置。治今安徽宿州市北,属楚国。宣帝时改属彭城郡。东汉改为菑丘县,属彭城国。西晋废。

  • 沈观察燕晋弭兵记

    书名。清末陈守谦撰。二卷。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后,慈禧太后西逃,联军出居庸关,西入固关。时有前江苏候补道沈敦和效力军台,出与联军交涉。上卷《退敌篇》即沈氏与联军交涉之经过;下卷《平教篇》记沈氏奉命赴晋平议

  • 西北路招讨使司

    官署名。亦称西北路招讨府、西北路招讨司。辽北面官。掌镇抚西北诸部族,统领突吕不、奥衍、室韦、楮特等部族军及招州兵马。置招讨使为长官,下设副使、都监等职。

  • 瑞安方言馆

    学校名。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孙诒让创办于浙江瑞安。教授英语和日语。二十七年与当地学计馆合并为瑞安普通学堂。

  • 百圾碎

    陶瓷术语。一般被认为是哥窑瓷器特征。釉面碎纹开片,见之犹如裂痕百条,其色浅白,称百圾碎。哥窑瓷器纹片较官窑的为小。据科学分析,产生此种釉裂现象乃釉中大量析出钙斜长石晶体,冷却过程中产生巨大张应力所致。

  • 徐皇后

    1362—1407明凤阳临淮(今安徽凤阳东北)人。徐达长女。幼喜读书,称女诸生。洪武九年(1376)册为燕王妃。靖难之役中,李景隆攻北平(今北京)几陷,乃激劝将校妻室助守。燕王即位,册为皇后。明于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