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知识>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

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

官名。简称步军统领,俗称九门提督。清代步军统领衙门最高长官。额设一人。初名步军统领,专管八旗步兵,秩正二品。康熙十三年(1674)兼提督九门事务。三十年,兼管巡捕三营(南、北、中)事务,名提督九门巡捕三营统领。乾隆四十六年(1781),增巡捕营为五营(南、北、中、左、右),此后名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嘉庆四年(1799)升从一品。掌八旗步军营、京城绿营之巡捕五营,负责京城警卫、稽查事。

猜你喜欢

  • 庙户

    明代专事看管、修缮庙宇及备办祭祀之特定人户。南北两京所有帝王庙及功臣庙皆设。弘治十五年(1502)规定:每户量留二三丁供役,其余丁多者,悉查出当差。如有故意影射者,发边卫充军。

  • 伶官

    官名。又称伶、伶人、冷人。周代置,掌乐舞之事。《诗·邺风·简兮·序》:“卫之贤者仕于伶官。”郑玄笺:“伶官,乐官也。伶氏世掌乐官而善焉,故后世多号乐官为伶官。”后代亦以称供职宫廷的伶人。

  • 枣林

    邑聚名。在今北京市通州区东南。元为京畿东南要道。致和元年(1328),上都兵也先帖木儿军等破通州,燕铁木耳与战,败之枣林;又至正十八年(1358)山东毛贵等攻漷州,至枣林败元兵,均指此。

  • 秦昌遇

    明末上海人,字景明,号广埜山道人。少多病,因而研习医术。遂精于内科,临证治疗多见效。尤擅治儿科疾病。因见幼科诸书论治,或偏寒、或偏热、或喜补、喜泻,遂取各家之长,著成《幼科折衷》二卷,凡五十余篇,论述

  • 遣隋使

    日本派往隋朝的使节。一般认为派有四次。开皇二十年(600),倭王阿每(字多利思比孤,号阿辈鸡弥)遣使入隋,为见于史籍之最早者。后大业三年(607)、四年,小野妹子两次使隋。十年,又有*犬上三田耜使隋。

  • 和通泊之战

    即“和通淖尔之战”。

  • 准夫

    官名。又称准人。西周置,主狱讼刑罚。《尚书·周书·立政》:“立政:任人,准夫,牧,作三事。”参见“准人”。

  • 光州

    ①南朝梁武帝置。治光城县(今河南光山县)。隋大业初改为弋阳郡。唐武德三年(620)复为光州。太极元年(712)移治定城县(明初废,今潢川县)。辖境相当今河南潢川、光山、固始、新县、商城等县地。天宝初改

  • 上书房

    又称尚书房。清代教习皇子、皇孙读书处。例选翰林官分侍讲读,日有课程,教习国史、圣训、经籍、诗词及满、汉文字等,择大臣二至三人充总师傅,综领督学。

  • 考授

    清代官缺补授方法之一。即经过考试后方可补授。京官司员以下,除留授、调授、拣授、选授外,特殊者考授。如国子监助教、翰林院孔目、笔帖式等,由部派大臣考试,拟正陪交部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