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知识>持节

持节

官员或使臣外出时持皇帝所授节杖,以示威权。《后汉书·光武纪》:“持节北渡河。”李贤注:“节,所以为信也,以竹为之,柄长八尺,以旄牛尾为其眊三重。”魏晋以后,军事长官出征或出镇时,加持节即可杀无官位之人,在军事行动中享有诛杀二千石以下官员的权力。大臣出使出巡或代表皇帝参加祭吊时,亦持节,以示权位与尊崇。后渐演变为一种官号。唐武德元年(618)规定,刺史加号持节;贞观二十二年(648)以契丹窟哥为持节十州诸军事松漠都督府都督,奚可度著为持节六州诸军事饶乐都督府都督。其后常加,然有名无实,但颁铜鱼符。后有节度使,持节之名亦废去。

猜你喜欢

  • 续贞陵遗事

    书名。唐柳玭撰。一卷。记宣宗事十四条,以续令狐澄所撰《贞陵遗事》。已佚。《资治通鉴考异》有征引。

  • 奏状

    文书名。宋代在外官员除前两府、在京官员除上殿奏事和大两省外,不能用札子,只准用表状,称奏状。奏状末云“谨录奏闻,谨状”。状前和封面用黄纸贴事目。《庆元条法事类》载有“奏状”式。

  • 开府同三司之仪

    官名。南朝梁置。《资治通鉴》卷一百四十七胡三省注:“梁官制有开府同三司之仪,在开府仪同三司下。”

  • 尔雅注

    书名。晋郭璞撰。自序称少习《尔雅》,沈研钻极,凡二十九年。虽注者十余,然未详备,并多纷误,有所漏略,是以复缀集异闻,荟粹旧说,为之作注。影响至大,流传至今,见于《十三经注疏》。

  • 宁国军

    ①唐方镇名。景福元年(892)升宣歙团练使为宁国军节度,治宣州(今属安徽)。领宣、歙、饶三州,约当今安徽长江以南,江西怀玉山以北,鄱阳湖以东至安徽与江苏、浙江交界,并江苏溧水、溧阳地。天复三年(903

  • 钦授大夫

    散官名。金置,属司天台。从四品下。元废。

  • 开成铅笔厂

    商办企业。清光绪三十年(1904)创办于江苏镇江,资本十四万元。由许鼎霖、张謇主持。

  • 渭北鄜坊

    唐、五代方镇名。唐上元元年(760)置渭北鄜坊节度使,简称渭北或鄜坊节度使,治坊州(治今陕西黄陵县东南),领鄜、坊、丹、延四州。建中四年(783)徙治鄜州(治今陕西富县)。辖境时有变迁,永泰增领绥州;

  • 田贵妃

    ?—1642明陕西西安人。家世经商,居扬州。天启中选为信王朱由检妃。朱由检即位后封礼妃,不久进皇贵妃,以才貌出众受宠。后病死,葬昌平天寿山。明亡,朱由检、周皇后与之同穴,墓地称思陵。

  • 屋税盐

    五代时,在城镇按屋税配售食盐,称屋税盐。后周广顺三年(953)敕:“诸州府并外县镇城内,其居人屋税盐,今后不俵,其盐钱亦不征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