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知识>括地志

括地志

书名。唐地理总志。太宗第四子魏王李泰主修,著作郎萧德言、秘书郎顾胤、记室参军蒋亚卿、功曹参军谢偃等编撰。贞观十二年(638)奏准开编,十六年书成表上。卷首《序略》五卷,总叙历代州、郡分划制度;正文五百五十卷,以《贞观十三年大簿》为纲,按当时区划三百五十八州、一千五百五十一县,再加上贞观十四年平高昌所置二州六县,依十道排比,叙述各州、县的建置沿革、山川形胜、风俗、物产以及古迹、人物。征引赡博,为当世所重。开元时张守节作《史记正义》,主要依据此书解释《史记》地名,其他唐宋著作如《通典》、《初学记》、《太平御览》、《太平寰宇记》等,亦多称引。原书大抵佚于宋室南渡时,盖南宋人著作所引,皆转抄自《史记正义》以及唐与北宋类书。唐宋人征引此书,名称往往不同,或称《魏王泰坤元录》,或称《括地象》,又称《贞观地记》、《魏王地记》。清嘉庆间孙星衍就唐、宋人所引辑为八卷,刻于《岱南阁丛书》中。其后陈其荣及民国曹元忠又各补辑数条。但孙辑错误不少,近人贺次君在孙辑基础上改正错误,又补辑数十条,以《括地志辑校》为名,理为四卷,1980年由中华书局出版。辑本所辑十之八九来自《史记正义》,多为断简零句,不足以窥见原书之十一,但对研究《史记》地名和唐以前地理,仍不失为重要参考资料。

猜你喜欢

  • 太宰

    官名。(1)亦作大宰,简称宰。相传殷朝即置,为百官之首。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王室及诸国皆置,为执掌国政的主要大臣。(2)西晋因避晋景帝司马师讳,改太师为太宰,与太傅、太保为上公,位在三公之上,执掌朝

  • 仙居县

    本乐安县,唐天宝元年(742)改名,因县西北仙居山得名。治今河南光山县西北仙居。唐、五代、北宋属光州。南宋建炎初省入光山县。

  • 五都尉

    金末兵制名。哀宗天兴二年(1233),朝廷迁至归德府(治今河南商丘南),改陈州(今河南淮阳)为金兴军,由粘葛奴申为节度使,拜参知政事,行尚书省于陈。奴申立五都尉以将其兵,即:建威卫来猪粪、虎威卫蒲察合

  • 怀仁县

    东魏武定七年(549)置。治今江苏赣榆县(青口镇)西北赣榆城西二十三里。属义塘郡。隋开皇三年(583)移治赣榆城。属海州。大业初属东海郡。唐宋属海州。金大定七年(1167)改为赣榆县。

  • 司农上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置,北周沿置。地官府载师中大夫属官,员一人。掌三农九谷稼穑之政令。正三命。下设司农中士以佐其职。隋开皇元年(581)罢。

  • 绳纹

    古代陶器纹饰。多见于新石器时代,并沿用至后世。陶器成型后,为使其坚固耐用,以表面缠有绳子的木或陶制拍子拍打其外壁,所留下的印迹。以纹的粗细分为粗绳纹或细绳纹。

  • 李胤

    ?—282晋辽东襄平(今辽宁辽阳)人,字宣伯。幼孤,以孝闻。初仕魏,为郡上计掾,州举孝廉,迁乐平相,入为尚书郎,出补安丰太守。司马昭引为大将军从事中郎,迁御史中丞,恭恪直绳,为百官所惮。魏攻蜀,为西中

  • 吴承恩

    约1500—1582明淮安山阳(今江苏淮安市)人,字汝忠,号射阳山人。少时有文名,屡试不第。嘉靖时举为岁贡生。嘉靖二十八年(1549)迁居南京,卖文为生。三十九年,任长兴县丞,不久辞职归。隆庆四年(1

  • 太平天国赐英使文翰谕

    太平天国文书。共两件,原件均佚,现据英国蓝皮书回译。一件为太平天国三年三月二十四日(1853.4.29)发出,谕称:天王为“天下万国之真主”,要求文翰到天京(今江苏南京)探访,需遵守太平天国“礼制”,

  • 朱常润

    即“惠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