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知识>战国策

战国策

书名。作者不详。原有《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修书》等名称,经西汉刘向整理编次,以其内容主要为“战国时游士辅所用之国为之策谋”,乃命为今名。是一部记载战国史事和策士议论、权谋的汇集,共三十三篇,计东周、西周各一篇,秦五篇,齐六篇,楚、赵、魏各四篇,韩、燕各三篇,宋、卫合为一篇,中山一篇。东汉末年高诱为之作注。流传至唐以后残缺不全,北宋曾巩校勘馆阁藏书,勤加搜访,全书得以复完。但高诱注仅存第二至四、六至十、三十二、三十三,共十卷。南宋初姚宏据曾本及高诱残注重加校定,即今流行的三十三卷高注本。又有与姚宏同时的鲍彪,依据曾本,删去高注,改变原编,定为西周一,东周二,秦三,齐四,楚五,赵六,魏七,韩八,燕九,宋、卫、中山十,并移动章次,重新作注,为《战国策注》十卷。鲍注虽便于读者,然谬误不少。元代吴师道作《战国策校注》,纠正其失,常参用姚本,为一部较佳注本,即今所见的鲍、吴注十卷本。本书资料丰富,文章优美,为研究战国史的重要依据。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西汉帛书,记述战国时事,定名《战国纵横家书》,与本书内容相似。

猜你喜欢

  • 纲法

    明清盐法之一。即政府制定的关于盐商运销食盐的制度。又称“盐政纲法”。明神宗时,*开中法久坏,召商人改纳“折色”支盐,但官收场盐不够,商人久候无盐,致积引甚多。万历四十五年(1617),为疏积引,两淮巡

  • 何定

    ?—272三国时汝南(治今河南平舆北)人。本孙权给使,后出补吏。孙皓任为楼下都尉,典知酤籴事,专为威福。建衡元年(269),左丞相陆凯以其佞邪,不可重用,谏皓,皓不听。二年,以尝为子向少府李勗求婚被拒

  • 即丘县

    春秋祝丘地。西汉置县。治今山东郯城县东北。属东海郡。东汉属琅邪国。刘宋时为琅邪郡治。北魏迁治于今临沂市西。隋大业初废入临沂县。

  • 河泊所

    明清掌征收鱼税机构。设于全国各河湖堰池。明代定天下凡二百五十二所,视事之繁简设官一至三人不等;清代仅于广东南海、番禺二县设河泊所二处,各置大使一人,品秩未入流,掌收鱼税。

  • 严忠嗣

    ?—1273元泰安长清(今属山东)人。严实第三子。宪宗五年(1255),任东平路管军万户。屡从兄忠济攻南宋。世祖中统四年(1263)削世袭地方军权,罢官家居。

  • 稷下先生

    亦称稷下学士。战国时期于齐国都城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稷下学宫著书讲学、议论政事之学者。《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自邹衍与齐之稷下先生,如淳于髡、慎到、环渊、接子、田骈、邹奭之徒,各著书言治乱之事,以

  • 卢镗

    明汝宁卫(今河南汝南)人。嘉靖时以世荫官至福建都指挥佥事。嘉靖二十七年(1548)破倭寇据点双屿。三十四年与俞大猷败倭寇于王江泾,旋又擒通倭头目林碧川。次年又与胡宗宪共谋灭徐海、陈东、王直。因平倭功,

  • 羽真侯

    契丹部落名。大贺氏八部之一。唐设为徙(或误作徒)河部。徙河即羽真侯之异译。

  • 广仁报

    杂志名。清光绪二十三年三月中旬(1897.4)维新派组织圣学会创刊于广西桂林。初为双日刊,后改半月刊(一说周刊)。赵廷飏、曹硕、况仕任、龙应中、龙朝辅等主笔。线装成册,土纸木刻。有论著、时事新闻、地方

  • 古巴华工条款

    西班牙与清政府订立的不平等条约。同治十二年九月二日(1873.10.22)签于北京。凡四款。规定中国可派员前往西班牙殖民地古巴查看华工情形,但一切交涉事宜由英、美、法、俄、德等国驻华公使居间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