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知识>性恶论

性恶论

荀子的人性学说。与孟子的性善论相对。突出反映在他的《性恶》篇中:“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认为人有“疾恶”、“好利”、“耳目之欲”、“好声色”等先天本性,故人性恶。古者圣王为防止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制定礼义制度以矫正人之性,故有礼义产生。指出:“凡性者,天之就也,不可学,不可事。礼义者,圣人之所生也,人之所学而能,所事而成者也。”顺人性,则破坏礼义制度,出现争夺,产生悖乱;克制矫正人性,达到“辞让”、“忠信”、“尊君”、“孝亲”、“守法”、“循礼”的道德要求,即可为善。因而“涂(途)之人可以为禹”。历代儒者皆贬此说,韩愈以此为荀子之“小疵”。《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至其以性为恶,以善为伪,诚未免于理未融。”

猜你喜欢

  • 仙鹤寺

    中国伊斯兰教古寺之一。在今江苏扬州。相传为伊斯兰教主穆罕默德十六世裔孙普哈丁于南宋咸淳间至扬州传教时所建。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哈三重建,嘉靖二年(1523)商人马宗道同“住持”哈铭重修。寺东向,

  • 东城县

    秦置。属九江郡。治今安徽定远县东南。南朝宋废。秦末陈胜将葛婴至东城,立襄强为楚王;项羽败垓下,溃围南出,渡淮,至东城,皆即此。

  • 刑经圣制

    法典名。北周宣帝于大象元年(579)颁行。法令严峻。宿卫官员一日不到直,削除官职。逃亡者皆处死,并籍没家口。上书有错字者,即加惩处。鞭、杖皆以一百二十为度,称为天杖。以后又加为二百四十。宣帝死后,杨坚

  • 长平县

    西汉置。治今河南西华县东北。西晋以后屡有废置。北齐移治西华故城,在今河南西华县南。隋开皇十八年(598)改为鸿沟县,大业初改为西华县。西汉属汝南郡,东汉属陈国,西晋属颍川郡,南朝宋及北魏至北周属陈郡。

  • 侍渔

    官名。春秋时齐国置。掌监管渔业。或收取渔税。《左传·襄公二十五年》:“申、蒯,侍渔者。”杜预注:“侍渔,监取鱼之官。”梁履绳补注:“齐擅鱼盐之利,侍鱼之官盖监收鱼税者。”

  • 王满渡

    汴河津渡名。在今河南中牟县北。《资治通鉴》:唐中和四年(884),李克用追及黄巢于中牟(今中牟县东)北王满渡,“乘其半济,奋击,大破之”,即此。

  • 车舍人

    官名。战国卫置。主管驿车传递。

  • 广武康里卫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司

    元侍卫军中以康里人组成的军事机构。至大元年(1308)置,以中书平章政事康里人阿沙不花为都指挥使。三年,定康里军籍。四年,仁宗即位,罢广武康里卫,追还印符、驿券、玺书及其万户等官宣敕。

  • 少府监丞

    见“少府丞”。

  • 就第

    即归第。汉、晋称官员免官为就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