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知识>思补斋笔记

思补斋笔记

书名。清潘世恩撰。八卷。分荣遇、述德、循陔、思源、掌故、文衡、管闻、易名八目,记其仕途升迁、座师知遇等。其中有关清代会试、殿试,内阁学士的出身、简授,满汉员额的变迁,内务府六大臣和翰林八科的选除规定,以及嘉道以前同谥号诸大臣表等,皆出自潘氏亲历和闻见,记录详实。

猜你喜欢

  • 平靖关

    靖一作静。南北朝时义阳三关之一。因山为障,不营濠隍,故名。居三关之西,又名西关。即春秋时之冥阨。在今河南信阳县西南豫、鄂交界处。宋时名行者坡,亦作行者关;后又讹为恨这关。

  • 泠道县

    一作炩道县。秦置,因境内泠水得名。治今湖南宁远县东偏南四十里。属长沙郡。西汉初属长沙国。后属桂阳郡,元鼎六年(前111)属零陵郡,三国吴属营阳郡,梁属永阳郡。隋开皇九年(589)改为营道县。

  • 顷不比亩善

    古代勤谨治田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思想。为魏、晋、南北朝时期流行之农谚,意谓多恶不如少善也。《齐民要术·种谷》中引用。西晋傅玄已主张“不务修其顷亩,但务修其功力”(《晋书·傅玄传》);北魏贾思勰《齐民要

  • 来化将军

    官名。南朝梁置。天监七年(508)定为施用于境外武职二十四班中的七班,拟厉锋将军等号。大通三年(529)罢。

  • 吴头楚尾

    指今江西北部。其地春秋时为吴楚两国交界处,吴在东,楚在西,故云。见洪刍《职方乘》及祝穆《方舆胜览》。黄庭坚《谒金门》词:“山又水,行尽吴头楚尾。”亦作“楚尾吴头”。朱熹《铅山立春》诗曰:“春回楚尾吴头

  • 兀提刺耳

    又译讹答剌、斡脱罗儿、兀答剌儿等。在今哈萨克斯坦锡尔河右岸阿雷斯河口附近。成吉思汗十四年(1219)秋,蒙古军猛攻此城,六个月始陷。后属察合台汗国。

  • 征税口岸

    清代水路钞关派出之征税机构。各关依据货物种类及吞吐量而置,设有定额,题报在案,多者数十,少者一至数个,不得任意增减。口岸由监督派委所属笔帖式、司库等官督同家人、长随、书吏分驻,掌其榷务。所征货税逐日登

  • 竹王祠

    祠名。西汉初,夜郎竹王兴于遯水(一般认为即今云、贵境内北盘江),后被都尉唐蒙所杀。当地少数民族视竹王为神,求立祠。牂柯太守吴霸奏请朝廷允之,并封其三子列侯,配列父祠,后人称祠曰竹王三郎祠。竹王故事流传

  • 纠察案

    官署名。南宋置,属刑部,掌审问大辟狱案。

  • 新集锦合辞

    西夏文谚语集。西夏学士梁德养编于乾祐七年(1176),刊印于十八年。清宣统三年(1909)出土于黑水城遗址(今属内蒙古额济纳旗)。木刻本,蝴蝶装,计六十二面。为诗歌体,前后两句形式上多对仗工整,内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