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知识>征羌县

征羌县

东汉置。治所在今河南郾城县东南。属汝南郡。晋省。后魏复置,属汝南郡。北齐废。

猜你喜欢

  • 三坛

    羌族巫师作法事的称谓。三坛指上坛、中坛和下坛。上坛是有关神的事,如庄稼收获后谢天还愿等,其经典分序经十部和正经十二部。中坛是有关人的事,如问卜吉凶等,其经典有七部。下坛是有关鬼的事,即赶鬼送鬼等,其经

  • ①古国名。五代时十国之一。唐景福二年(893),王潮为福建观察使,据今福建之地。后梁开平三年(909),王潮弟审知被封为闽王,领五州,治福州(今属福建)。审知死,诸子内讧不已。龙启元年(933),子延

  • 白石神

    羌语称哦许,是一种乳白色的石英石,羌族以之置于房顶、屋角、门窗、塔上或地里,视为天神(阿爸木比)的象征。

  • 台湾通史

    书名。清末连横撰。成书于1918年。有1921年台湾本、1945年商务印书馆本。三十六卷。起于隋大业元年(605),止于光绪二十一年(1895)。主要内容包括台湾的政治、军事、经济、物产、户役、田赋、

  • 左人郢

    春秋末鲁国人,名郢,字行,一作子行。孔子学生。

  • ①官名。掌出使与迎宾客之礼。参见“大行”。②官制用语。(1)指官缺待补,暂由他官兼摄其事。汉代摄行之制较为普遍,有以低级官吏行高一级职务者,有以平级而兼摄行事者,亦有以文职行武官,以武职行文官事者。魏

  • 小酉腴山馆主人自著年谱

    书名。清吴大廷编。二卷。光绪五年(1879)刊行。记道光四年(1824)迄光绪三年事,记述谱主读书、撰文及作宦等事。其中涉及安徽捻军、苗沛霖练军活动、福建盐政、船政及清廷操练海军等文字,颇有参考价值。

  • 海药本草

    书名。唐李珣撰。五卷,一说二卷。记载南海郡县药物的产地、性状和主治等。已佚。部分内容散见于后世医著中。

  • 律例馆

    官署名,清代掌修法律条例的机构。顺治二年(1645)设,乾隆七年(1742)隶刑部。总裁无定员,以刑部堂官兼;提调一人,纂修四人,以刑部司员兼;收掌官四人,翻译官四人,誊录官六人,以刑部笔帖式充。凡修

  • 苏门六君子

    指宋苏门四学士及陈师道、李廌。师道为江西诗派代表作家,哲宗元祐初,以苏轼荐得官。李廌元丰中以文谒苏轼于黄州,为轼称赏,后举进士不第,绝意仕进。南宋人尝辑黄庭坚、张耒、晁补之、秦观、陈师道、李廌之文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