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知识>张琳

张琳

①(?—1122)辽沈州(今辽宁沈阳)人。道宗时为秘书中允,累迁至枢密副使。天祚帝即位,为知枢密院事。天庆五年(1115),奉旨自汉人富民中募兵抵御金兵,在涞流河大败。又募辽东流民二万人至沈州镇压高永昌。金兵破沈州,缒城逃走。贬为平州(今河北卢龙)辽兴军节度使。保大二年(1122),辽中京(今内蒙古宁城西大明城)陷,随耶律淳守南京(今北京)。淳称帝,为守太师,病死。②即“张林③”。

猜你喜欢

  • 内场

    科举考试用语。科举考试中,武举考文卷称为内场。清代乡、会、殿试皆设,主要考策、论,后又改默写《武经七书》。一般不作为录取的主要标准。

  • 寸白军

    又作爨僰军。元云南地方乡兵。由爨人和僰人组成。爨即寸,也称乌蛮、罗罗斯,即今彝族。僰即白,也称白蛮,即今白族。

  • 解额

    科举考试用语。宋代解试合格者解送礼部,参加省试。其解送者有一定之数额,称解额。明清之乡试录取举人的数额亦有定额,又称解额。因举人皆由地方解送京师参加会试,故名。

  • 孛术鲁翀

    1279—1338元邓州顺阳(今河南邓州西北)人,始名思温,字伯和,后易名翀,字子翚。女真族。大德十一年(1307),以荐授襄阳县儒学教谕,升汴梁路学正。由姚燧荐,预修《世皇实录》。至大四年(1311

  • 谛闲

    1858—1932近代浙江黄岩(今台州)人,俗姓朱,名古虚,号卓三,以字行。俗称“谛公”。笃信佛教,执意出家。二十四岁在天台山国清寺受具足戒。后于慈溪圣果寺专研天台教义。此后在上海、浙江、江苏、安徽、

  • 喇嘛

    藏语意为上师。藏传佛教对僧人的尊称。原指有一定地位能为人师的高僧,以别于被称为“扎巴”的普通僧人。后成为汉族对藏传佛教僧人的泛称。清有驻京喇嘛、藏喇嘛、番喇嘛、游牧喇嘛之名。

  • 壶关县

    秦置。治今山西长治市北。属上党郡。北魏太和十三年(489)移治今山西壶关县东南。隋大业初废。唐武德四年(621)复置,移治今壶关县西。贞观十七年(643)移治今址。唐至清历属潞州、隆兴府、潞安府。

  • 庖宰

    官名。又作炮宰。商代始置,春秋战国时沿置。掌烹制饮食。《韩非子·难言》:“(伊尹)身执鼎俎为庖宰。”《新语·杂事四》:“楚惠王食寒葅而得蛭”,“则庖宰、监食法皆当死”。

  • 元光珍货

    金代钞币。元光二年(1223)五月,以绫印制“元光珍货”新币,每一贯折“贞祐通宝”五十贯。与银钞及其他钞币并行。银贵钞贱,以至商人罢市,贸易停顿。

  • 打郎

    明蒙古部名。在袄儿都司(鄂尔多斯)万户内。清征服鄂尔多斯后,设达拉特旗。今作达拉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