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知识>巫郡

巫郡

战国楚置。因巫山得名。辖有今湖北省清江中、上游及重庆地区。《战国策·楚策一》:“楚地西有黔中、巫郡。”《史记·秦本纪》:秦昭襄王三十年(前277),“蜀守若伐楚,取巫郡”。

猜你喜欢

  • 赵方

    ?—1221南宋潭州衡山(今属湖南)人,字彦直。从张栻学。淳熙进士。累迁京湖制置使兼知襄阳府,指挥所部数解枣阳围,以功进焕章阁直学士。又败金驸马阿海于淮西。进太中大夫、权刑部尚书,迁京湖制置大使。帅边

  • 海马姑

    即今贵州赫章县东北海马姑。与猪拱箐相犄角,山壁斗立,前有大河。清同治六年(1867),陶三春率苗民起义军据海马姑,即此。

  • 陈澧

    1810—1882清广东番禺人,字兰甫。道光举人。先任河源县训导,后为广州学海堂学长数十年,至老主讲菊坡精舍。凡天文、地理、乐律、算术、篆隶,无不研究,博通经史,善诗文。为学主汉、宋兼采,反对门户之争

  • 通直郎

    官名。(1)通直散骑侍郎的简称。(2)隋大业三年(607)谒者台置,员三十人,从六品,据事大小出使。唐武德七年(624)置为从六品下文散官。宋初因之。元丰三年(1080)废文散官,遂用为新寄禄官,正八

  • 兴中会章程

    孙中山草拟,清光绪二十年(1894)十月二十七日(1894.11.24)在檀香山兴中会成立会上首次通过。次年元月在香港成立兴中会总部时,孙中山曾予修订。序言揭露清廷罪行,把斗争矛头指向清王朝。内容凡十

  • 弛刑徒

    汉代徒的一种。亦称弛刑士,或简称为弛刑、免刑。弛刑即解除钳、釱等刑具。 刑徒逢赦或以戍边赎罪,均可改为弛刑。弛刑徒除被迫从事各种劳役外,多被迫从军、戍边。如宣帝地节年间,发三辅、太常弛刑徒平定羌患,后

  • 李家道

    民间道教团体。六朝时创立,盛行当时。三国蜀有李阿自称八百岁公,其后吴地有李宽、东晋有李脱等亦如是称。该道主张不杀生食肉,以各类法术为人治病。以李氏为老子化身而广招信徒,传布法术。

  • 高纬

    即“北齐后主”。

  • 江原县

    ①西汉置。治今四川崇州市东南。属蜀郡。十六国成汉李雄改名汉原县,移治今崇州市西北怀远镇。为汉原郡治。东晋永和中平成汉,复旧名。为晋原郡治。北周改为晋原县。②北宋开宝四年(971)改唐安县置。治今四川崇

  • 龙安县

    唐武德三年(620)置,“因龙安山为名”(《元和郡县志》)。治今四川安县东北。属绵州。北宋政和末改属石泉军,宣和元年(1119)改名安昌,不久复旧名。南宋宝祐后为石泉军治。蒙古中统五年(1264)废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