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知识>巩县铁生沟汉代冶铸铁遗址

巩县铁生沟汉代冶铸铁遗址

西汉重要冶铁、铸铁地,位于今河南巩义市南嵩山脚下。面积2万平方米。1958—1959年发掘2000平方米,发现矿石处理场一处、多种炼炉十六座,熔炉、锻炉、退火炉和炒铁炉各一座,藏铁坑十七处。出土有大量的残耐火砖、残风管、泥范及锤、钁、双齿钁、锄、铲、臿、犁铧等铁器一百六十余件。从矿石处理场遗物可以推知,当时曾对铁矿石进行过粉碎和筛选,将粒度合适且均匀的铁矿石入炉冶炼。炼铁竖炉系由长方形弧形耐火砖砌筑,炉缸横截面有圆形和长方形两种。圆形炼炉炉缸直径1米左右。经对出土铁器检验,知其生铁含碳量多为3.8%—4.0%,含硅较低。除白口铁外,还有灰口铁和麻口铁。还发现三十二件铁器经柔化处理,形成韧性铸铁,其代表为球化较好的球墨铸铁。在所检测的铁器中,经柔化处理而成的和炒炼而成的制品占60%以上。出土的部分铁铧和铁铲上有“河三”铭文,推知这原是河南郡铁官所属第三冶铸作坊。

猜你喜欢

  • 刘栖楚

    ?—827唐人。初为镇州小吏。宪宗时,王承宗荐于宰相李逢吉,擢右拾遗,性果敢,被逢吉用以中伤裴度等。敬宗时,曾苦谏敬宗畋猎怠政,叩头出血。累官刑部侍郎。为京兆尹,能摧抑豪强。后恃宠侮宰相韦处厚,出为桂

  • 白莲社

    又称莲社。东晋太元时,僧慧远与慧永、慧持、刘遗民、雷次宗等人结社于庐山东林寺,同修净土之法,又掘池种白莲,因号“白莲社”。宋以后,念佛盛行,各地续有莲社之组织。

  • 明末滇南纪略

    书名。著者不详。原题:海宁三百二十甲子老人校录。成书时间不详。一卷。记载明末滇南的政治形势,沙定洲之乱,大西农民军孙可望、李定国进入云贵,李定国迎永历帝,永历帝奠都昆明及逃往缅甸。书中对农民军纪律严明

  • 祭酒从事

    官名。亦称祭酒从事史。州府主要僚属。晋代始置,掌州所置兵、贼、仓、户、水、铠诸曹事,不设之州则以主簿治事。南朝沿之,无定员,梁自一班至流外四班,陈九品。北齐、隋诸州亦置,视九品,隋炀帝罢州置郡后废。

  • 莎车

    古西域国名。汉时王治莎车城,在今新疆莎车境内。为丝绸之路南道的要冲。盛产玉,出铁。宣帝时,属西域都护,立乌孙公主之子、汉外孙万年为王。元帝时,其王延为侍子,生长于长安,爱慕汉文化,参用汉制。王莽称帝时

  • 养晦堂诗文集

    书名。清刘蓉撰。十四卷。刘氏以随曾国藩幕镇压太平军起家,累官四川布政使、陕西巡抚等。是书有关太平军、捻军等文字可资研究太平天国史。光绪三年(1877)刊行。

  • 至治

    年号。(1)大理段思良年号(946—951)。凡六年。(2)元英宗年号(1321—1323)。凡三年。

  • 允䄉

    1683—1741即胤䄉。 清圣祖第十子。康熙四十八年(1709),封敦郡王。五十七年,掌正黄旗满洲、蒙古、汉军三旗事。以党附允禩、允禵,为世宗所恶。 雍正元年(1723),命齎印册赴喀

  • 竹书纪年集证

    书名。清陈逢衡撰。五十卷。其中卷四十九、五十为《补遗》;卷首《凡例》、《叙略》、《集说》,不入卷数。逢衡以孙晴川、徐文靖两家纪年之书尚未精当,乃旁搜博采,细为诠释。始以群书订《竹书纪年》之讹,继且以《

  • 法长

    ?—390十六国时人。原为沙门。后燕建兴五年(390)九月,北平人吴柱聚众千余反,被立为天子,旋败亡。法正(176—220) 三国时扶风郿县(今陕西眉县东)人,字孝直。东汉建安初入蜀,益州牧刘璋未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