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知识>少阳院使

少阳院使

使职名。唐置少阳院于宫城内。德宗以后,常为太子所居之处,以宦官主管院使,故称。

猜你喜欢

  • 练湖

    亦称练塘。在今江苏丹阳市西北。西晋惠帝时,陈敏据有江东,遏马林溪(即辰溪下游),受高骊、长山八十四派之水(合流为辰溪)蓄为湖,周四十里,灌溉农田数百顷,下通运河。唐代近湖居民筑堤横截十四里,开渎口泄水

  • 畲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自称山哈。来源说法不一:一说与瑶族同源于汉晋时武陵蛮;一说为古越人后裔;一说由南蛮一支发展形成;一说与春秋战国时徐夷有渊源关系。隋唐时泛称蛮僚、峒蛮。宋始称畲民或輋民,明清因之。现称

  • 成都县

    战国秦惠文王二十七年(前311)置。治今四川成都市。秦昭襄王二十二年(前285)后为蜀郡治。唐初为益州治。贞观十七年(643)分置蜀县,乾元元年(758)改名华阳县,同为成都府治。元为成都路治。明清为

  • 中国通商银行

    商办金融机构。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由盛宣怀创建,额定资本五百万两。除在上海设总行外,陆续在汉口、北京、天津、广州、烟台、香港、重庆等地增开分行。具有发行钞票的特权。

  • 马格里

    1833—1906英国苏格兰人,字清臣。爱丁堡大学医科毕业。清咸丰八年(1858)作为军医随英国侵略军来华。后辞职就任“常胜军”秘书,协助镇压太平军。同治三年(1864)至光绪元年(1875)受李鸿章

  • 杜延业

    一作杜光业、杜延笃。唐人。曾任秘书省正字。精研自王隐《晋书》以下诸史及割据政权君臣传记,就萧方等《三十国春秋》删辑而成《晋春秋略》。

  • 深耕冻垡、熏土暖田

    改良土壤的方法之一。宋代出现,《陈旉农书》有记载。为改良冷浸田,分冬春两步进行,冬季深耕之后,放水干涸,使雪霜冻冱,土壤苏碎;立春后,又遍布朽薙、腐草、败叶以烧治之。提高土温,增加肥力,改善作物的生长

  • 阿拉克忒睦尔丞相

    即“阿剌知院”。

  • 孟艮子

    古族名。一作艮子。明清“百夷”中的一部分。因在明代所置的孟艮御夷府而得名。清代孟艮属缅甸(今为缅甸之南掸邦),从孟艮流入普洱府的“百夷”即被称为“缅甸孟艮子”。

  • 右都候

    ①官名。东汉置,属卫尉,一人,秩六百石。与左都候同主剑戟士,有丞一人,领员吏二十二人,卫士四百六十三人,徼巡皇宫。三国魏、西晋沿置。②匈奴官号。与左都候皆由匈奴贵族四姓中乔氏出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