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知识>寄禄官

寄禄官

官制用语。宋代用以确定官员俸禄、品秩的阶官。唐代前期,官员皆依品领俸。大历十二年(777),始改以官定俸,自三师、三公至参军、文学博士、录事,月给一百二十贯文至十贯文。中期以后,三省、六部常以他官主判,其正官渐失本职。宋初,又以京朝官出领州、县,三省、六部、九寺、五监类以他官主判,其正官非有特旨不领本职。然犹袭唐制,以官定俸,如别无差遣及所任差遣未入《禄令》,即领本官俸,因称其官为寄禄官。铨叙、升迁皆以此为资级,同时以此确定官品。北宋前期,文臣以三师至诸寺监主簿为寄禄官;武臣以节度使至刺史,横班、东西班诸使副,以及三班使臣为寄禄官。元丰改制,省部寺监之官复为职事官,裁定原散官制为《寄禄新格》,以开府仪同三司至承务郎为文臣新寄禄官。崇宁二年(1103),又置承直郎至将仕郎七阶,为选人寄禄官。政和二年(1112),重定武臣寄禄官,置大夫及郎诸阶,罢横班及东西班诸使副;内侍与医官亦改置新阶,寄禄之制始臻完备。南宋因之。

猜你喜欢

  • 横桑口

    在今湖北天门市东南。《资治通鉴》:东晋建武元年(317),“郑攀等相与拒王廙,众心不一,散还横桑口”,即此。

  • 喻均

    明新建(今江西南昌)人,字邦相。隆庆进士。除工部主事。以事谪官。寻迁兰溪知县。历处州、松江知府,进天津兵备副使。曾与刘元卿共著《江右名贤编》。另著有《山居集》。

  • 富弼

    1004—1083北宋洛阳(今属河南)人,字彦国。天圣八年(1030)举茂才异等,累擢知谏院。康定元年(1040),建议令宰相兼领枢密院事,参与处置边事,以加强对西夏的防御。庆历二年(1042),因契

  • 骠国

    古国名。秦汉时为朱波国,自称突罗朱。古缅甸骠人建立。故地在今缅甸中部。唐时都室利嗟呾罗(即今卑谬)。地域广袤,有十八属国、九城、二百九十八部落。俗信佛教,农业发达。贞元十八年(802)其王雍羌遣弟舒难

  • 完颜守忠

    ?—1215金宣宗长子。贞祐元年(1213),立为皇太子。二年四月,宣宗迁南京(今河南开封),留守中都(今北京)。七月,奉召至南京。卒谥庄献太子。

  • 甫速满

    即“穆斯林”。

  • 隋开皇起居注

    书名。隋代官修。六十卷。已佚。

  • 告密罗织经

    见“罗织经”。

  • 胡曹

    相传为黄帝之臣,冕服的创制者。

  • 鸣镝

    又曰响箭、嚆矢、箭。箭矢之一种,飞时有声。汉已有之。铁制而饰以兽骨、象牙,亦有用水牛角为鸣具者。镞多作小枣形,古胡人多用之。后称为响箭。至清尚用,多为教习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