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知识>宗学

宗学

学校名。古代专为教授皇族子弟而设置的学校。汉平帝时始置宗师,掌教育宗室子弟。北魏武帝时设皇宗学。唐初于秘书省外别置小学,令宗室子孙就读。宋代的宗学分为小学与大学。神宗元丰六年(1083)始设宗室小学,检八至十四岁宗室子弟入学。徽宗崇宁元年(1102),诸王宫设大、小二学,置教授。宗室子弟十岁以上入小学,二十岁以上入大学,由宗正寺兼领。四年,改教授为博士。南宋高宗绍兴十四年(1144)重建宗学于临安(今浙江杭州),招收大、小学生一百人,置大、小学教授各一人。嘉定九年(1216),诸王宫学并归宗学。凡有籍宗室子弟三年补试一次。明制,凡宗室子弟年未满二十者,均入学。万历中重定,十岁以上皆入学。衣冠同于生员,每年由提学官考试。以王府长史、纪善、伴读、教授学行优者为师。后令与生员同赴乡试,并有经乡试、会试得官者。清顺治十年(1653),八旗各设宗学,选满洲生员为师,凡未封宗室子弟十岁以上者俱入学,习满文。雍正二年(1724),改设左、右翼满、汉宗学各一。王、公、将军及闲散宗室子弟十八岁以下者,入学分习满、汉文,兼习骑射。每学各以王、公一人总其事,并设总管、副总管、满教习、汉教习、骑射教习,分别管理学务和教学。乾隆十一年(1746)定学额,左翼七十,右翼六十。后增为各百人,入学年龄也改为十至三十岁。学制五年。学满可与天下贡士同殿试,赐进士甲第,用于宗人府、翰林院等衙门。光绪三十四年(1908),裁左、右翼宗学,设八旗高等学堂及左、右翼高等小学、初级小学堂。

猜你喜欢

  • 虹桥

    在今北京市通州区东白河西。元至正二十五年(1365),孛罗帖木儿遣将姚伯颜不花东伐也速,“军过通州,白河水溢不能进,驻虹桥”,为也速袭破擒杀,即此。

  • 长驷

    战国时齐湣王使者。参见“周湿”。

  • 四声切韵

    书名。南朝齐周颙著。内容涉及占汉语平、上、去、入诸声及反切成韵。为中国汉语声韵学最早著述之一。今佚。

  • 天人之辨

    古代关于天与人、天道与人道、自然与人为相互关系之论辩。春秋末年,郑国子产提出“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左传·昭公十八年》),认为天与人相距甚远,互不干预。至战国,荀子提出“明于天人之分”(《荀子

  • 小吏部下大夫

    官名。亦称吏部下大夫、小吏部。西魏恭帝三年(556)置,北周沿置。夏官府吏部司次官,员一人,佐吏部中大夫掌官员的选举与迁转。北周武帝省六府诸司中大夫,遂为吏部司长官。宣帝即位,复置六府诸司中大夫后,仍

  • 为政忠告

    即“三事忠告”。

  • 海军反正

    武昌首义后,清海军统制官萨镇冰受命率舰前往镇压,宣统三年八月二十六日(1911.10.17)抵汉督战。海军官兵多受革命党人影响,倾向革命。湖北军政府复以黎元洪名义两次致书于萨,劝其起义;汤化龙亦致书乃

  • 阿跌

    古部族名。 又作诃咥、跌。铁勒之一部。原游牧于阿得水(今伏尔加河)旁,属突厥,后东迁属薛延陀。唐贞观二十年(646),唐灭薛延陀,以其地为鸡田州,隶燕然都护府。

  • 什伍之制

    商鞅变法时在秦国推行的户籍连坐制度。《史记·商君列传》:“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司马贞索隐:“刘氏云,五家为保,十家相连。”“牧司谓相纠发也。一家有罪而九家连举发,若不纠举,则十家连坐。”

  • 中山府

    北宋政和三年(1113)升定州置。治安喜县(今定州市)。属河北西路。辖境相当今河北定州、唐县、新乐、顺平县、望都、曲阳、无极等市、县地。为军事重镇。靖康元年(1126)金兵南下,进围京师,许割三镇于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