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知识>宋夏和议

宋夏和议

宋仁宗时宋与西夏交战,因三川口、好水川、定川砦等战役失败,关陇大震,军费开支浩大,人民负担加重,且恐辽、夏联合,希望结束冲突。西夏因兵马损折甚多,人民困于征役,与宋停止互市后,物资缺乏,也遣使求和。庆历四年(1044),宋夏达成和议,宋册元昊为夏国主,每年赐绢十三万匹,银五万两,茶二万斤,其他岁时赏赐计银二万两,银器二千两,绢二万匹、细衣着一千匹、杂帛二千匹,茶一万斤,共计二十五万五千两、匹、斤,双方恢复互市。此后,虽屡战屡和,但和议条款变化不大。

猜你喜欢

  • 节南山

    《诗·小雅》篇名。简称《节》。《诗序》认为此诗系周大夫家父刺幽王之作。诗中暴露了贵族统治衰落,政治混乱,形势危机。认为上天不作好事,降下祸乱,害得百姓不能安宁,反映出周末天命信仰的动摇。

  • 折食钱

    南宋部分官员俸禄外的加给。凡官员任纂修之职者,于俸禄外加给折食钱。

  • 百夫长

    官名。简称百夫。低级武职,统率百人。一说为卒帅,一说为旅帅。《书·牧誓》:“嗟,我友邦冢君,御事、司徒、司马、司空、亚旅、师氏、千夫长、百夫长。”孔颖达疏:“百人为卒,卒长皆上士。孔(安国)以师虽二千

  • 杨隆喜

    ?—1855即杨凤。清贵州桐梓人,一作龙喜,又名应龙。斋教首领,曾任县役。咸丰四年(1854)联合舒裁缝等在九坝发动起义。义军以青巾包头,自称黄兵,攻克桐梓县城,被推为都督大元帅,建号江汉,发布告示,

  • 十大经

    即“十六经”。

  • 简明赋役全书

    见“赋役全书”。

  • 柏皇氏

    又作柏黄氏、伯皇氏。相传为上古帝王,在女娲之后。见《庄子·胠箧》。其后裔有柏亮父、柏招,春秋时之柏国即其后裔所建。

  • 清代台湾糖厂之通称。有公司廍、头家廍、牛犇廍之别。均系就田园设厂,种植甘蔗,备置蔗车,熬制蔗糖。其雇募之人工,有糖师、火工、煮蔗汁车工、硖汁牛婆等,分工协作,进行生产。

  • 折色

    明代指改折金银、钱钞、丝绢或其他物征收之税粮。亦作“折收”。《明史·食货志二》:“云南以金、银、贝、布、漆、丹砂、水银代秋租,于是谓米麦为本色,而诸折纳税粮者,谓之折色。”洪武九年(1376),银一两

  • 戴溪

    ?—约1215南宋温州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字肖望,学者称岷隐先生。淳熙五年(1178),别头省试第一。光宗时,领石鼓书院山长。任太学博士时,奏请于两淮立农官,以为救农之策。开禧二年(1206)迁兵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