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知识>子口税

子口税

海关征收的国内关税之一。清咸丰八年(1858)中英签订的《天津条约》第二十八款和《通商章程善后条约》第七款规定,洋货从通商口岸行销内地,或中国土货从内地运至通商口岸出口,除交值百抽五的进出口关税外,一律只交一次子口税:洋货在海口交纳,土货在路经的第一个关口交纳。税率为货物价值的百分之二点五,其他各项内地税一概免除。以海关所在口岸为“母口”,内地常关、厘卡所在地为“子口”,故称此种代替内地关卡应缴的各种捐税为子口税。

猜你喜欢

  • 拜榜

    科举考试用语。清初,会试阅卷后,将取中者填写于榜。填榜毕,卷而陈于案,考官朝服拜之,然后捧出,俗谓拜榜。另据纪昀《滦阳续录》云,放榜后当以题名录进呈,填榜时以榜条写题名录,同陈于案,拜而送之如拜折之礼

  • 强公渠

    水渠名。在唐关内道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西南。强循为雍州司士参军时,以华原无泉,人畜多渴死,乃凿渠溉田,一方利之,因号强公渠。

  • 梁犊

    ?—349十六国时定阳(今陕西延安东南)人。后赵末年为东宫高力(兵种名)督。建武十四年(348)太子石宣被杀,东宫卫士万余人谪戍凉州,行至雍城(今陕西凤翔南)率众起兵,自称晋征东大将军,攻克下辩(今甘

  • 许圉师

    ?—679唐安州安陆(今属湖北)人。许绍子。进士出身。累迁给事中。显庆四年(659),以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旋为散骑常侍、检校侍中。龙朔二年(662),为左相。次年,左迁虔州刺史,寻转相州。为政宽

  • 乌丸山

    即“乌桓山”。

  • 侯大苟

    ?—1465明广西桂平大藤峡罗渌上峒人。瑶族。正统至天顺间,为反对侵占瑶田及屠杀瑶民,举兵起义,拥众万余,重创官军。曾一度控制柳、浔、梧三府十余州县,影响及于广东、湖南等地。成化元年(1465)佥都御

  • 武翼郎

    武阶官名。北宋政和二年(1112)由供备库副使改名。为武臣第四十二阶。

  • 菊花渠

    水渠名。在唐河北道相州临漳(今河北临漳西南)南。咸亨四年(673)县令李仁绰开,自邺郡引天平渠水溉田,长三十里。

  • 科帕尔

    地名。一译喀帕尔。因准噶尔头人科帕尔得名。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俄兵侵入筑营,反复筑堡,置官。二十九年清政府抗议,令入侵军全数撤回。同治三年(1864)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后,

  • ①商、周封国。即邘。金文作噩。在今河南沁阳市西北。《史记·殷本纪》:“以西伯昌、九侯、鄂侯为三公。”裴骃集解引徐广曰:“一作邘,音于。野王县有邘城。”周武王灭殷,封子邘叔于此。参见“邘”。②春秋晋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