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知识>奏事处

奏事处

官署名。设于清宫内廷,成立年代不可考,掌向内递进奏折、题本,向外传宣谕旨;安排八旗、侍卫处及各部院每日在朝值日班次;呈递引见官员的“膳牌”、王公大臣年节所进如意和外省、外藩所进土贡方物等。分“内奏事处”和“外奏事处”,简称“内奏事”、“外奏事”。内奏事处在乾清宫西侧月华门之南,以太监任执使,设奏事太监四人,随侍太监二人,记档太监四人,使令太监八人。外奏事处在景运门里九卿值房,由御前大臣兼管,设领班侍卫一人,章京六人,笔帖式二人,奏蒙古事侍卫六人。清制,外奏事官向内传递事件由奏事太监转达,内奏事太监向外传递事件由外奏事官转达。

猜你喜欢

  • 薛涛笺

    亦作薛陶笺。唐薛涛所制,故名。

  • 契丹鞍

    辽代契丹人所制作的马鞍,销售于宋朝,为汉人所喜爱,号契丹鞍。宋太平老人《袖中锦》称契丹鞍“天下第一”。

  • 城门校尉

    官名。西汉武帝征和二年(前91)始置,秩二千石。掌京城长安诸城门警卫,领城门屯兵,属官有司马一员及十二城门候。职显任重,每以重臣监领。王莽居摄时,更名为城门将军,诸城门各置校尉。始建国元年(9),又置

  • 黄教

    ①清福建凤山(今台湾高雄)人。曾因事拟徒,旋遇赦。乾隆三十三年(1768),与弟黄芳及朱一德等密谋起事,于冈山聚集百余人,反抗官府,袭击清军营汛。次年遭台湾知府邹应元镇压,为躲避搜捕,逃入山内,地方官

  • 胡熟县

    西汉置。属丹阳郡。元朔元年(前128),封江都易王子胥行为胡孰侯于此。东汉“胡”作“湖”。治今江苏江宁县东南湖熟镇。三国吴废为湖熟典农都尉。西晋太康元年(280)复为县。隋废。

  • 剑门县

    武周圣历二年(699)分普安、永归、阴平三县地置,“因剑门山为名”(《元和郡县志》)。治今四川剑阁县东北。唐、北宋属剑州,南宋绍熙二年(1191)属隆庆府,元至元二十年(1283)废入普安县。

  • 周穆王

    西周王。姬姓,名满。昭王之子。在位五十五年,曾西征犬戎,南伐徐至九江。好周游,欲使其足迹遍于天下。西晋时汲冢出土的《穆天子传》,载有其西游的传说。

  • 行气玉铭

    战国时玉器刻铭。玉之形状为十二面楞柱体,中空,顶端未透,其用途尚不明。每一面上不计重文三字,合重文共四十五字:“行��(气),宎则��,7

  • 广武埽

    今河南荥阳市北广武北古黄河南岸堤埽。宋代黄河险工段。

  • 库平

    亦称库平银。清政府部库所用之衡量标准。旧时各地银两的秤砝不一,银两的种类繁多,衡量标准有差别。为统一各地衡量标准,康熙时制定全国征收各项租税时的标准秤。以后政府预算及对外赔款均以库平计算。但中央与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