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知识>太庙

太庙

又称大庙。祭祀帝王祖宗之庙,省称祖庙。《春秋·僖公八年》:“禘于大庙。”杜预注:“禘,三年大祭名。大庙,周公庙。”《论语·八佾》:“子入太庙,每事问。”《左传·文公二年》:“秋八月丁卯,大事于太庙。”后世沿其制,亦有发展,有列祖列宗为一庙者,亦有一帝一庙者。唐韩愈《请迁玄宗庙议》:“新主入庙礼,合祧藏太庙中第一夹室。”明太祖朱元璋于吴元年(1367),建太庙于宫城东南。初德、懿、熙、仁四祖各一庙。洪武八年(1375)合为一庙。前正殿,后寝殿。寝殿九间,一间一室,分置四神主,成同堂异室之制。十五年,以孝慈马皇后神主附享,遂定皇后附享之制。永乐十八年(1420),于北京皇城东南建太庙,制如南京太庙。成化末年宪宗死后,寝殿九室已满,遂于中室供奉德祖、懿祖以下,以次奉入寝殿后之祧庙。嘉靖十年(1531),更定庙祀,改以太祖于中室不变外,余皆迁入祧庙。十五年,重建南太庙。二十四年,重建北京太庙。清承其制,乾隆时加以扩建。大门三,中为戟门。前殿十一间,为祭祀主殿。后为中殿九间,供奉努尔哈赤以下历代帝后神主。中殿后界以朱垣,后殿九间,供奉努尔哈赤以上四世祖先。前殿东庑以王公配享,西庑以功臣配享。

猜你喜欢

  • 礼经释例

    书名。清凌廷堪著。十三卷,又卷首一卷(内为《复礼》上、中、下三篇)。作者初仿《尔雅》为《礼经释名》十二篇,继仿杜预《春秋释例》加以删订,改为今名。始撰于乾隆五十二年(1787),嘉庆十三年(1808)

  • 官名。战国秦置,为官府、苑囿的属官,县尉属下亦置,主管财政收支,有官计、苑计、尉计等名称。

  • 淮南鸿烈

    书名。即《淮南子》。高诱《淮南鸿烈解序》:“鸿,大也;烈,明也。以为大明道之言也。”意谓阐述广大而光明的道理。参见“淮南子”。

  • 李德裕

    787—850唐赵郡(治河北赵县)人,字文饶。李吉甫子。自幼苦学,善为文,不赴科举。以荫补校书郎,河东节度使张弘靖聘为从事。元和 十 四 年(819)入为监察御史。穆宗时,擢翰林学士,拜中书舍人、知制

  • 顺天府尹

    官名。明清顺天府之主官。掌府事。明永乐十年(1412)设,一人,正三品。清顺治元年(1644)沿设一人,品秩、职掌一如明旧。

  • 舒芬

    1484—1527明江西进贤人,字国裳。正德十二年(1517)状元。授修撰。十四年谏阻武宗南巡,被杖,谪为福建市舶司副提举。世宗即位,复故官。嘉靖四年(1525)因反对张璁入翰林院,忤帝意,复下狱廷杖

  • 帕尔萨

    ?—1790清新疆叶尔羌(今莎车)人。维吾尔族。辅国公额色尹弟。以不随族人霍集占叛乱,自伊犁避居中亚玛尔噶朗。乾隆二十四年(1759),定边将军兆惠遣使请归。次年入觐,授三等台吉,留京师。帕特玛 即“

  • 陈崇

    西汉末南阳(今属河南)人。平帝时为大司徒司直,使张竦草奏颂王莽功德,比之周公。为八使巡览天下风俗,诈为郡国造歌谣颂莽,凡三万言。以此封南乡侯,后与刘歆等治明堂、宣教化。迁司威,使监军,击翟义。复迁司命

  • 金华学派

    即“婺学”。

  • 石普

    北宋太原(今属山西)人。少随父在太宗藩邸任事,以谨信见亲。太平兴国中补寄班祗候,迁内殿崇班。参与镇压李顺、王均等起义,曾建请减轻蜀地赋敛,以安人心。历任冀州总管、鄜延路副都总管,对防御契丹、西夏的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