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知识>太常掌故

太常掌故

见“掌故”。

猜你喜欢

  • 京运年例银

    明代由京师银库每年支给边防诸镇边军之饷银。明初边军之饷仰给屯田,后因屯田破坏,又借助于民运。正统后,边事日紧,成化二年(1466)始改由朝廷支给,逐年骤增,自数十万两乃至数百万两不等。

  • 佛法

    佛教名词。“佛”指释迦牟尼,“法”指教法,意为释迦牟尼所说之教法,包括各种佛教教义及其所表达的佛教“真理”,故“佛法”亦泛指“真理”。《法华经·序品》:“照明佛法,开悟众生。”

  • 画院

    官署名。宋雍熙元年(984)置翰林图画院,掌以绘画应奉皇帝。绍圣二年(1095)改称图画局,有待诏、艺学祗候等官,后简称画院。辽置翰林画院,有翰林画待诏。元不设,明复置,清废。

  • 家谱

    旧时记载一姓世系和重要人物事迹的谱籍。《宋史·艺文志三》有司马光《臣僚家谱》一卷。又名族谱、宗谱、家乘。苏洵有《族谱引》。

  • 算学助教

    官名。隋代国子寺置算学,设二员,开皇十三年(593)国子寺罢隶太常,不置。唐显庆元年(656)置,三年废,龙朔二年(662)复置,设一员,掌佐博士分经教授算法。清代属国子监,乾隆四年(1739)设。一

  • 酋长

    官名。北魏时通称各方投附之少数民族为乌丸,并以各部落人数多少而称其首领为酋长或庶长。其上置南、北二部大人分管。北齐时酋长、庶长各分为领民与不领民两种,每种又各有三级,皆为流内比视官。后领民之“民”字或

  • 向寿

    战国时人。秦昭王母宣太后外族。少与秦昭王同衣,长与之同车。秦武王三年(前308),与甘茂使魏,约伐韩。昭王初,为秦守宜阳(今河南宜阳西),反对甘茂以武遂(今山西垣曲东南)归韩,并谗甘茂于王,茂惧而奔齐

  • 薄骨律镇

    在今宁夏灵武市西南古黄河沙洲上。本赫连氏之“果城”,相传赫连氏有骏马死于此,以马色名城为白口骝,后讹为薄骨律。北魏太延二年(436)置镇。孝昌中,改为灵州。

  • 铜鱼符

    鱼形铜符。省称铜符、铜鱼。多作为调兵或执行皇帝命令的凭信,亦为显示官员身份的证明。《隋书·高祖下》:“丁亥,制京官五品已上,佩铜鱼符。”《旧唐书·职官志二》:“凡国有大事,则出纳符节,辨其左右之异,藏

  • 老秀才

    明代对某些国子生的称谓。始于洪武十四年(1381)。时选监生中才学优等、聪明俊伟之士,命其博览群书,讲明道德经济之学,以期大用,谓之“老秀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