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知识>太史令

太史令

官名。相传夏代置,掌文书。秦代置为奉常属官。西汉沿置,景帝中元六年(前144)隶太常,掌天文、历法及修撰史书。东汉定员一人,秩六百石,专掌天时、星历,于岁终奏新年历,记载瑞应、灾异,不再撰史。魏、晋、南朝宋皆七品,梁一班,北魏正九品上。北齐置为太常寺太史署长官,掌天文地动、风云气色、律历卜筮等,正九品上。隋初为太史曹(局)长官,员二人,从七品下,隶秘书省。大业三年(607)改名太史监令。唐初复置,员二人,从五品下,隶秘书省。龙朔二年(662)改称秘阁郎中,长安二年(702)复旧名,后屡改屡复,至天宝元年定为太史监。北宋元丰改制后复置,为太史局长官,掌测验天文,考定历法。南宋沿置。辽代置为司天监长官。元世祖至元十五年(1278)置为太史院长官,至大元年(1308)升从二品,延祐三年(1316)升正二品,后改称太史院使。元末朱元璋曾置为太史院长官,吴元年(1367)改称太史院使。

汉代“太史令之印”

封泥(拓片)

猜你喜欢

  • 徐增寿

    ?—1402明凤阳临淮(今安徽凤阳东北)人。徐达幼子。以父功,官至左都督。姊为燕王妃,素与燕王通好。燕兵起,数以朝中虚实相告,又欲接应燕师,为建文帝亲手杀于大殿下。成祖即位,追封武阳侯。永乐二年(14

  • 吴天玺纪功碑

    三国吴碑刻。一名“天发神谶碑”。因石断为三,俗称“三段碑”。天玺元年(276)立,为孙皓亡国前四年,为维护其统治,制造“天命永归大吴”之舆论,伪称天降神谶而刻此石。第一列二十一行,第二列十七行,第三列

  • 赵四儿

    即“点灯子”。

  • 阿合马

    ?—1282元回回人。生于中亚忽毡河(今锡尔河)畔别纳客忒(今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西南)。初为弘吉剌部贵族按陈之属民,因充察必皇后的佞人入宫,为忽必烈赏识。中统二年(1261),为上都同知。次年,领中书

  • 出家

    梵文Pravrajana的意译,指脱离世俗生活,剃度为僧尼。原为印度婆罗门教的一种遁世制度,为佛教所沿用。道教全真派道士离家入观,亦称“出家”。

  • 赐绯

    舆服制度。皇帝颁赐绯色官服。唐代五品、四品官服绯。后世或沿用此制,品级不尽相同。

  • 胡汉民

    1879—1936广东番禺人,原名衍鸿,字展堂,号不匮室主。清光绪举人。光绪二十八年(1902)赴日留学,入弘文学院及法政大学。三十一年入同盟会,任评议部评议员、执行部书记、《民报》编辑。三十三年随孙

  • 两汉诏令

    书名。北宋林虙以《西汉文类》所载诏令疏略,乃采辑《史记》、《汉书》所载诏令四百零一篇,依世次编为十二卷,名《西汉诏令》,大观三年(1109)程传作序。南宋楼昉又仿其体例,采辑《后汉书》所载诏令以续之,

  • 拂菻

    古国名。魏、晋、南北朝时称大秦、普岚、伏卢尼,唐始称拂菻。又作拂临或拂懔。指东罗马帝国及其所属西亚地中海沿岸一带。唐《慧超往五天竺传》记有大、小拂临,似以君士坦丁堡一带为大拂临,以小亚细亚为小拂临。贞

  • 观楼

    瞭望之楼。秦惠王二十七年(前311),张仪、张若等在蜀中筑成都、临邛等城,并置观楼、射圃以为武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