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知识>天地之性

天地之性

亦称天命之性、义理之性、本然之性。与“气质之性”相对。宋理学家表达人性论之用语。张载《正蒙·诚明》:“形而后有气质之性,善反之,则天地之性存焉。”认为“气质之性”是恶的根源,只有去除“气质之性”的蒙蔽,才能恢复真正的人性。程朱提出“性即是理”(《河南程氏遗书》卷十八)和“性是太极浑然之体”(《晦庵先生文集》卷五十八)之命题,把仁、义、礼、智视为人之本性和“太极”之体现。认为“天地之性”“专指理言”(《朱子语类》卷四),“”(太极)为至善,故天赋予人之“义理之性”至纯至善。然“天地之性”须寓于“气质之性”中,人之气质有昏明清浊之异,故有智愚、贤不肖、尊卑贵贱之分,由此提倡“存天理、去人欲”之说。

猜你喜欢

  • 榷酒

    汉以后历代所行酒之专卖政策。又泛指管制酒业以得酒利之措施。亦称“榷酤”、“榷酒酤”、“酒榷”、“酒酤”等。《秦律》已有酤酒一词,但仅限于在农村禁止卖酒。专卖政策始于汉武帝天汉三年(前98),即由官府提

  • 张延寿

    ?—前152西汉京兆尹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张安世之子。宣帝时任中郎将侍中,出为北地太守,复征入为左曹太仆。元康四年(前62),嗣父爵为侯。其国在陈留,别邑在魏郡,租入岁千余万。数上书让减户邑。乃

  • 路振飞

    ?—1649明广平曲周(今属河北)人,字见白,号皓月。天启进士。崇祯十六年(1643)累官右佥都御史,总督漕运,巡抚淮、扬。次年杀大顺政权南下官吏。后受马士英排挤,遂以母丧去任,流寓苏州。清军下江南,

  • 圣玛利亚女校

    学校名。清光绪七年(1881)由美国基督教的圣公会将上海裨文、文纪两校合并而成,聘黄素娥为校长。时有学生四十余人,分中学、高小、初小三部分。因两校教派别立,仇视倾轧,经调解始同舟共济。十年,附设育婴堂

  • 云南事状

    书名。作者不详。一卷。记述唐末群臣奏议招辑南诏事。已佚。《资治通鉴考异》有征引。

  • 蒋文庆

    1793—1853清汉军正白旗人,字蔚亭。嘉庆进士。授吏部主事,迁员外郎。历官云南曲靖知府、云南府知府。道光十二年(1832)任甘肃宁夏道。在边十年,有政绩。咸丰元年(1851)升安徽巡抚。三年太平军

  • 弃都松

    即“器弩悉弄”。

  • 紫宸

    紫宸殿学士之简称。

  • 赤磨镇

    在今四川松潘县东北。唐武德七年(624),扶州刺史蒋善合击吐谷浑于松州赤磨镇,破之,即此。

  • 刘昉

    ?—586①隋博陵望都(今河北望都西北)人。狡诈有权谋。仕北周,以佞巧受宠。授大都督,迁小御正。宣帝死,静帝幼年继位。大象二年(580),他与郑译合谋,推杨坚为相,以定策功任上大将军,封黄国公,恃功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