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知识>大朝

大朝

明清朝仪。明代于正旦、冬至及万寿圣节(皇帝生日)举行。始于洪武元年(1368)九月,定正旦朝会之仪,其后屡次下诏更定,遂为制度。朝会前一日,由尚宝司于奉天殿安设御座、宝案、香案,教坊司设乐。朝会之日,自奉天殿至午门外,陈设仪仗、护卫等,百官闻鼓声于左、右掖门入宫,仪礼司奏执事官行礼,礼仪开始。皇帝于奉天殿受百官朝贺。鸣鞭后,百官依班次站齐,行四拜礼,宣读贺表后,由代致词官致词。再宣制文。万寿圣节百官致词后不传皇帝制文。最后百官拱手加额山呼万岁,万岁,万万岁。乐工军校应声同呼。拜四拜。仪礼官奉礼毕。乐作鸣鞭。皇帝退,百官依次出宫。二十二年令:凡遇大朝贺,除已习礼及具服官员许入班,余便服者止于午门外行礼,执事官于华盖殿行礼,披甲带刀侍卫免拜。五府六部等官于殿内侍立,皆入班。此后仪式亦多有微小变化。清承明制,每年三大节皇帝至太和殿,文武百官上朝庆贺。

猜你喜欢

  • 张荫棠

    ?—1935清广东南海(今广州)人,字憩伯。光绪十八年(1892)纳资为内阁中书,次年考取海军衙门章京。后任驻美参赞、领事,调西班牙任代办。三十一年随唐绍仪赴印度与英议订藏印新约,始关注藏事。三十二年

  • 续画品录

    书名。或称《画评》、《后画品录》、《续画品》。南朝陈姚最撰。为谢赫《古画品录》之续编。书载自刘宋至萧梁画家凡十八人,另有印度等外国僧人画家凡三人,合写成评论十六则。不分品。其艺术观点与谢赫基本一致,但

  • 玄珠录

    书名。唐王玄览著。二卷。援《老子》“可道”、“常道”命题,并杂以佛教思想。认为“常道,生天地,恒常实在”;“可道生众生,无常不实”。主张众生修行应摆脱生死,灭绝知见,达到与天地恒常的“常道”境界,即谓

  • 陶朱公

    范蠡之别号。越灭吴后,他离越泛游经商,后成为巨富。后世用以比喻富商大贾。

  • 灶课

    ①明代盐课之一。向灶户所征之税。明制,灶户由官府提供生产资料,向国家办纳额盐。洪武初,依元朝旧额征课。洪武十三年(1380)定:灶户按丁产多寡,随地利有无办课。二十三年,两淮、两浙盐课按丁配额,每丁岁

  • 首垣

    一作长垣。战国魏邑。在今河南长垣县东北。《史记·赵世家》:肃侯七年(前343),“公子刻攻魏首垣”,即此。首相 官场用语。宋代宰相常置数员,其先除者称首相或上相。

  • 游仲鸿

    1138—1215南宋果州南充(今属四川)人,字子正。淳熙进士。初调犍为主簿,以善理财赋,被荐为四川制置司干办公事,为制置使赵汝愚所重。绍熙四年(1193),汝愚在枢密,访以蜀中利病。宁宗即位,朱熹论

  • 纪元要略

    书名。清陈景云撰。二卷。成于康熙四十四年(1705),前有作者自序。记汉迄明帝王建元及历年,每代自为始末。至于分裂割据诸朝,亦各为纪载,而于本国改元之下,分注列国号,便于参见。历代兴废大略、享国、享年

  • 湨梁

    春秋周地。在今河南济源市西北。《春秋》襄公十六年(前557):“公会晋侯、宋公……于湨梁。”《尔雅·释地》曰:“梁莫大于湨梁。”郭璞注:“湨,水名;梁,堤也。”

  • 匣费

    ①清代各钞关向户、工二部起解关税银两所用木匣鞘箍口袋所用之经费。或出自赢余、或出自税耗。②清代盐商运盐至行销地面,须向该管官员按引捐输税款,以备应酬之用,名为匣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