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知识>大学问

大学问

篇名。亦称《大学或问》。明王守仁之哲学语录。门人钱德洪辑录。编入《王文成公全书》。邹守益将其附刻于古本《大学》。说“大学”为“大人之学”,而“大人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者也”。标举“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纲领统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条目,以“良知”为身、心、意、知、物之本体,以“致吾心之良知”为格、致、诚、正、修之工夫。意在廓正朱熹《大学章句》之“支离”。

猜你喜欢

  • 正统司

    官署名。西夏仁宗乾祐年间置。与枢密院分掌军政。

  • 银庄

    清代内务府庄田之一种。顺治元年(1644)以近畿百姓带地投充和愿领入官地亩者为纳银庄头,各给绳地,管理壮丁进行生产,向内务府交纳银两。

  • 刘钧

    ①北魏齐州广川(今山东淄博西北)人。孝昌三年(527),聚众起兵,执杀清河太守邵怀,自署大行台。后为都督李叔仁等所败。②即“北汉孝和帝”。

  • 回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由唐、宋特别是元、明以来留居中国的西亚及中亚各族如波斯人、阿拉伯人等长期吸收汉、维吾尔等族成份逐渐形成。唐宋时称蕃客,元明以来称回回。分布全国各地,与汉族杂居。宁夏、青海、新疆、云南

  • 硖石山

    ①在今安徽寿县西北。淮河流经山谷中,谓之硖石。六朝时两岸各筑一城,为淮南军事屏障。《资治通鉴》:南朝齐永元二年(500),豫州刺史萧懿攻魏寿阳,遣“骠骑司马陈伯之将水军泝淮而上,以逼寿阳,军于硖石”,

  • 本章

    泛指臣工向皇帝报告事务的文书,如题本、奏本、奏折等。

  • 三事大夫

    即三事。《诗·小雅·雨无正》:“三事大夫,莫肯夙夜。”又见《大盂鼎》铭文。参见“三事②”。

  • 元和郡县图志

    书名。即《元和郡县志》原名。北宋时,载于各镇之首的地图佚去,世称此书已多去“图”字。

  • 东阳城

    东晋末筑。在今山东青州市北。以其在广固城之东,阳水之北,故名。为北青州治。《晋书·地理志》:东晋义熙六年(410),刘裕灭南燕,毁其都广固城,“留长史羊穆之为(北)青州刺史,筑东阳城而居之”,即此。北

  • 龙骧将军

    官名。晋武帝谋伐吴,因吴童谣“不畏岸上兽,但畏水中龙”之语,拜益州刺史王濬为龙骧将军,使造船备战。龙骧之号始此。南北朝沿置,地位高下不一,北魏、北齐均第三品,南朝梁有将军号二百四十以上,龙骧叙次在一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