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知识>大中国

大中国

一作太中国。北宋绍圣元年(1094),大理国主段政明为国人所废,推其臣高升泰为君,改国号为大中国。次年,建元上治(1095)。高氏将卒,嘱其子明泰还位于段氏。明泰遵遗命,立段政淳为主。升泰在位仅一年。

猜你喜欢

  • 折籴

    唐宋官府使民以谷物折纳青苗税钱。唐元和时,白居易针对和籴甚于赋税之弊,曾建议官府用现钱议价收购农民之谷物,以折纳青苗税钱,谓之折籴。六年(811)宪宗下诏,放免京兆府每年所配折籴二十五万石。宋仁宗时,

  • 徐延旭

    ?—1884清山东临清人,字晓山。咸丰进士。同治初任广西容县知县,累迁梧州知府、湖北安襄郧荆道。光绪八年(1882)晋广西布政使。次年法军入侵越南,奉命与广西提督黄桂兰筹办中越边防。旋授广西巡抚,驻防

  • 南京条约

    又称“江宁条约”。鸦片战争失败后中英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清道光二十二年,清政府代表耆英、伊里布与英国代表璞鼎查在南京静海寺谈判后,于七月二十四日(1842.8.29)在下关江面英舰汉华丽号签订。共十三款

  • 冶山

    ①在今福建福州市旧城内东北隅。西北有欧冶池,相传为春秋时欧冶子铸剑之地。②在今江苏六合县东北。产铜、铁及磁石。相传西汉吴王濞铸钱于此,故名。

  • 谭钟(鍾)麟

    1822—1905清湖南茶陵人,字云觐,号文卿。咸丰进士。历任杭州知府、署杭嘉湖道、河南按察使。同治十年(1871)授陕西布政使,次年曾护理陕西巡抚,设局发行纸币,供应左宗棠西征粮饷。光绪元年(187

  • 门下主书舍人

    官名。北魏置,属门下省。掌起草诏令。太和十七年(493)定为六品上,地位高于中书舍人。二十三年复次职令未载。

  • 后校令

    后(後)官名。《汉书·百官公卿表》将作大匠属官有左右前后中校令丞。主领工徒掌修作事。据《汉书·昭帝纪》,元凤四年(前77),孝文庙正殿火,“发中二千石将五校作治,六日成”。五校即左右前后中校。成帝阳朔

  • 卑耳山

    一作辟耳山(《国语·齐语》)。在今山西平陆县西北。《史记·齐太公世家》:齐桓公曰:寡人“束马悬车,登太行,至卑耳山而返”。

  • 汉志释地略

    书名。清汪士铎撰。一卷。将《汉书·地理志》所载地名释注今地名。有补史籍之缺漏者,也有考史籍之异名者。可供研究古今地名沿革者参考,收入《二十五史补编》。

  • 署职

    明代官制中暂任职事之制。京官部寺所属官员未及一考或两考而序升,皆暂署其职事,待考满始实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