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知识>外藩宴

外藩宴

清帝每年除夕及上元节例宴朝正入觐之蒙古王公及年班回部等少数民族首领,称外藩宴。满、汉一二品大臣照例可以参与此宴。礼仪程序与其他宫廷筵宴同,惟增加有蒙、回、金川及各少数民族音乐、杂技等。外藩初到京有例宴,或御赐恩宴,或由礼部设宴。皇帝夏秋到热河,常宴外藩于山庄。属国朝贡之使到京亦有例宴,有时并特命入外藩宴观礼。

猜你喜欢

  • 知杂司

    官署名。北宋元丰改制后,户部、大理寺均设,主管有关杂务。

  • 商代诸侯(见殷墟甲骨文)。甲骨卜辞中称“侯雀”(《殷墟文字甲编》第440片)。记事刻辞有“雀入二百五十”(《殷墟文字乙编》第3300片)。其故地在今河南荥阳西北,或说在河南西部。

  • 陆馛

    ?—474北魏代(治今山西大同市东北)人,本姓步六孤。鲜卑族。陆俟子。少为内都下大夫。文成帝初,赐爵聊城侯,出为相州刺史。为政多引宿老询以政事,又简取诸县强门百余人为耳目,以安州境。献文帝时,改封建安

  • 中日北京专约

    即《中日北京专条》。日本讹诈清政府订立的不平等条约。同治十三年(1874)春,日本借口琉球船民在台湾遇难事件,发兵侵台,遭当地人民顽强抗击,清政府亦遣兵布防,日本遂在英美支持下转事外交讹诈。同年九月二

  • 孔汪

    ?—392东晋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字德泽。孔愉次子。好学有志行,孝武帝时任侍中。以茹千秋佞附会稽王司马道子,屡言于帝,不纳。迁尚书、太常卿。求出,为都督交、广二州诸军事,征虏将军,平越中郎将,广

  • 日本杂事诗

    书名。清黄遵宪撰。二卷。光绪五年(1879)刊行。黄氏于光绪三年以参赞随何如璋使日,留日五年。是诗为东渡后最初两三年内所作,专咏日本的国政、民情、风俗、物产。该诗与其《日本国志》系近代中国人研究日本的

  • 明朝纪事本末补编

    书名。清彭孙贻撰。五卷。为补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而作,两书体例悉同。每卷一目,一为《秘书告成》,二为《科举开设》,三为《西人封贡》,四为《西南群蛮》,五为《宦官贤奸》。是时《明史》尚未刊定,故不云“

  • 宛平县

    辽开泰元年(1012)以幽都县改置。治今北京市城区西南隅。为南京道析津府治。金为大兴府治。元为大都路治。明、清为顺天府治。1914年废府留县。1913年移治卢沟桥,次年还治城内,1928年仍移治卢沟桥

  • 渭北鄜坊

    唐、五代方镇名。唐上元元年(760)置渭北鄜坊节度使,简称渭北或鄜坊节度使,治坊州(治今陕西黄陵县东南),领鄜、坊、丹、延四州。建中四年(783)徙治鄜州(治今陕西富县)。辖境时有变迁,永泰增领绥州;

  • 段庄

    在今河北涿鹿县东南。《资治通鉴》:唐乾宁元年(894),河东李克用攻卢龙帅李匡筹,进围新州,匡筹遣步骑驰救,“克用选精兵逆战于段庄,大破之”,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