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知识>国师

国师

①官名。新莽始建国元年9置,位上公,与太傅、太师、国将同为四辅。刘歆曾任此职。东汉初,彭宠自立为燕王,亦置。西夏、元代为佛教僧侣官衔。西夏国师曾主持译经。元多授吐蕃高僧。其位低于帝师,高于司空、司徒、国公等僧官。清代为授予僧人的最高称号,专司教事,设于西藏、甘肃等地,隶驻藏大臣等管辖。②太师、国子祭酒之别称。

“国师之印章”封泥(拓片)

猜你喜欢

  • 临海郡

    三国吴太平二年(257)分会稽郡置。治临海县(今市),属扬州。不久移治章安(今临海市东南)。辖境相当今浙江象山港以南,天台、缙云、丽水、龙泉等市县以东地区。东晋以后南部辖境缩小。隋开皇九年(589)废

  • 倢伃

    即“婕妤”。

  • 句吴

    亦名吴、攻吴、干、邗。古族名、国名。其来源:一说为周太王二子太伯、仲雍后裔;一说为荆蛮;一说与越人同族。分布于今江苏南部、安徽南部和浙江北部,建都于吴梅里平墟(在今江苏无锡境),称故吴。春秋后期,迁于

  • 徐美人墓志

    晋代碑式石墓志。西晋元康九年(299)刻。洛阳城西西晋墓群出土,志文记载死者身世。是颇具时代特征之西晋遗物,为国内现存年代最早的墓志。

  • 郑虔

    705—764唐郑州荥阳(今属河南)人,字弱齐。好书法,常苦无纸,取柿叶日习之,岁久殆遍。能诗善画,鱼水山石,时称奇妙。尝自写其诗并画以献,玄宗大喜,署其尾曰:“郑虔三绝”。天宝初,为协律郎。曾集掇当

  • 飞钩

    又名钩、钩梯。古代攻城器械。《六韬·虎韬·军用》:有飞钩长八寸,钩芒长四寸,用以钩着城壁,援引而上。其用途与梯同,故又称构梯,但形状与梯大异。《墨子·备城门》言攻城有十二种方式,其一叫“钩”,即用飞钩

  • 司马翦

    战国时楚国大臣。楚怀王十四年(前315),西周武公(或说为东周武公)之太子死,武公有五个庶子,皆爱之,又无嫡子可立,他建议楚怀王扶助公子咎(一作公子右)为太子。后周果立公子咎为太子。见《战国策·东周策

  • 王长次兄亲目亲耳共证福音书

    太平天国印书。又名《福音敬录》。是书以洪仁发、洪仁达名义记清道光十七年(1837)洪秀全灵魂上天及还魂事,录天王上天预诏,以证明洪秀全曾上天受命,下凡救世,确为真命天子。咸丰十年(1860)刊行。

  • 辛余靡

    余或作游。西周时人。为周昭王驾车,身长多力。随昭王南征,在昭王与蔡公没于汉水时捞得二人尸体,受封于西翟,号称长公。

  • 孙延龄

    1647—1677清汉军正红旗人。定南王孔有德部将孙龙子。初袭封二等男,娶有德女孔四贞。康熙五年(1666)授将军,统有德遗部镇守广西。十三年,举兵叛应吴三桂,自称安远大将军、安远王。十六年,以傅弘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