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知识>四部无遮大会

四部无遮大会

又称无遮会、无碍会。佛教法会名。无遮会为梵文意译;音译为“般阇于瑟”、“般遮于瑟”、“般遮跋涉迦”、“般遮跋利沙”,意为贤圣道俗上下贵贱无遮,平等行财施和法施之法会。中国盛于南北朝。梁中大通元年(529)举行第一次无遮会,武帝亲至同泰寺,服僧衣,执僧役,并升座为四部大众开讲《涅槃经》题。群臣以一亿万钱奉赎皇帝,皇帝设道俗大斋五万人。

猜你喜欢

  • 史暠

    十六国时人。曾为南凉秃发乌孤辅佐。秃发利鹿孤时历祠部郎中、西曹从事。曾建言立学校以教育贵胄子弟。秃发傉檀时受命聘于后秦姚兴,兴拜为骑都尉。

  • 令王

    对官居尚书令、中书令而兼封王爵者的尊称。《魏书·尔朱彦伯传》:“时(尚书令尔朱)世隆封王,故呼为令王。”隋代豫章王杨暕为内史令(隋因避讳,改中书为内史),崔赜亦称其为令王。见《隋书·炀三子传》。

  • 陈爯

    战国时楚国黄金货币。金版的一种。面上钤印“陈爯”二字方形印记,“爯”字或释“爰”(参见“郢爯”)。形状与*郢爯基本相同,略有不同的是,除长方形及不规则的方形曲版状外,亦有作圆饼形者,钤印排列不甚规整,

  • 市易下界

    官署名。北宋熙宁五年(1072),改榷货务置,掌发放飞钱文券,以便商人籴买粮食,输于沿边地区。元丰改制,拨归太府寺。元丰七年(1084)复为榷货务。

  • 征东将军

    官名。东汉初平三年(192)置。曹操执政后,列为四征将军之一,多为持节都督,出镇方面,地位显要,秩二千石。魏黄初年间,位次三公,官二品。两晋沿置,官三品,若持节,则为二品。十六国前凉、前秦、西凉亦置。

  • ①古国名。即“莱”。②春秋郑邑。今河南荥阳市东厘城。《左传》隐公十一年(前712):“公会郑伯于郲。”《春秋》作“时来”。《公羊传》作“祁黎”。

  • 司宾

    ①官名。(1)北周建德元年(572)置。职如周官大行人。(2)隋炀帝始置,为宫廷女官,二十四司之一,设二人,从六品。唐代沿置,改正六品,属尚仪局。掌宫中宾客朝见、宴会赏赐之事。宋、金及明初悉如唐制。明

  • 东夷校尉

    官名。亦称护东夷校尉。三国魏置,掌鲜卑慕容部、段部、宇文部及高句丽事;景初二年(238)灭公孙渊后改护东夷校尉,后复旧。西晋沿置,驻平州(今辽宁辽阳),四品。十六国前燕与北魏亦置。唐贞观二十二年(64

  • 脱口

    户籍制度用语。亦称漏口。指一家之内有不登入户籍者。历代都有,主要为逃避差徭。唐律规定,脱口及增减年状(谓疾、老、中、小之类)以免课役者,一口徒一年,二口加一等,罪止徒三年。清律对此则施杖刑。参见“脱户

  • 给纳案

    官署名。北宋元丰改制后,仓部置,掌仓庾储积给受之事。由仓部郎官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