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知识>吴淞江

吴淞江

本名松江。北宋时,又称吴淞江,见于郏亶、郏乔等水利书。明、清时专称吴淞江。鸦片战争后,上海开为通商港埠,上海境内的吴淞江又称苏州河。北宋元丰以前,“自吴江县(今市)过甫里(今苏州市东南甪直镇),径华亭县(今上海市松江区)入青龙镇(今旧青浦),……江流自(太)湖至海,凡二百六十里”(《吴郡图经续记》卷中)。江道广阔,流量浩瀚,“深广可敌千浦”,是苏州地区海上交通的重要航道。其中下游故道即今虬江道。北宋庆历年间建吴江县石桥,以为运河牵路,遂使江流受阻,下泄不畅,加以中游江道委曲多弯,水流迂滞,常易漫溢成灾。嘉祐年间对白鹤江至盘龙汇一段截弯取直。崇宁中,复加浚治,中游遂改由今道。元至元年间,下游因受潮沙淤积,江面迅速束狭。到明初,下游淤塞严重,使水患加剧。明永乐元年(1403),户部尚书夏原吉开凿黄浦江后,太湖、淀泖之水遂由黄浦入海。天顺二年(1458),开凿吴淞口下游自新泾至庄家泾一段新道。嘉靖元年(1522)、隆庆三年(1569),相继开导吴淞江入黄浦的新道,于是下游全部改徙今吴淞江,成为黄浦江的一条支流。其部分故道则作为虬江断续残存下来。

猜你喜欢

  • 临沧观

    一作劳劳亭。在今江苏南京市南。南朝宋元徽二年(474),桂阳王休范攻萧道成军于新亭,自登城南临沧观,即此。

  • 泉州湾后渚海船

    船名。南宋海船。1974年出土,现陈列于福建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残长24.20米,残宽9.15米,残深1.98米,上层建筑已无存,底部结构基本完整。底尖面阔,属福船型。龙骨由主龙骨、艏龙骨、艉龙骨三

  • 历代刑官考

    历(歷)书名。清沈家本撰。二卷。起自传说时代太皡伏羲,止于明代。是书集历代文献,于刑官设置及职掌作了系统整理,所述司法职官的范围上及尚书下至狱掾,注明品秩,详述组织系统,说明各朝刑官之演变,特别是官与

  • 杨义清

    清广西桂平人。杨秀清族兄弟。参加金田起义。咸丰三年(1853)封国宗。六年,自天京(今南京)经皖援赣。继入福建,折回江西。八年,与随石达开出走的杨辅清等脱离石达开,返赣,拟援天京,因遇阻回赣。次年春,

  • 韩景侯

    ?—前400战国时韩国国君。公元前408—前400年在位。名虔。晋卿韩武子之子。韩景侯元年(前408),攻郑,取雍丘(今河南杞县)。次年,为郑败于负黍(今河南登封西南)。五年,与赵、魏合兵攻齐,入齐长

  • 粟米之征

    战国赋税类别之称。《孟子·尽心下》:“有布缕之征、粟米之征、力役之征。”“粟米”,泛指粮食,凡以粟米为形态的各种税收赋敛,皆可谓粟米之征。

  • 八旗人丁

    即八旗壮丁。为八旗兵役、劳役的主要承担者。定例三年编审一次,不许遗漏已成丁者,亦不许混入未成丁者。其成丁标准因时而异:或年满十五、或十八岁以上、或统以十六岁造入丁册。但已食钱粮之养育兵,因“例于鳏寡孤

  • 龙口城

    亦称龙首关。在今云南大理市西北上关。唐开元二十五年(737)南诏王皮逻阁筑,为南诏、大理立国时都城北面的防戍要地。蒙古忽必烈曾由此取大理。因位于洱河上游,故后又名河首关、上关。

  • 太子申

    战国时魏国人。魏惠王太子。魏惠王二十八年(前342),魏攻韩。次年,齐救韩伐魏,魏以其为上将军,与齐战于马陵(今河南范县西南,一说今河北大名东南,一说在今山东郯城),魏军大败,他被虏。

  • 介之推

    一作介子推。春秋时晋国人。早年随晋文公出亡,传说文公饥,曾割股以食文公。文公返晋为君后,遍赏随从出亡之臣而不及他,遂携母出走,隐居于緜上(今山西介休东南)。文公派人寻求不得,将緜上作为他名义上的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