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知识>后军都督府

后军都督府

后(後)

官署名。明五军都督府之一。初分领在京横海卫、鹰扬卫、兴武卫、江阴卫。永乐迁都后改横海卫、江阴卫隶南京后军都督府,增留守后卫、大宁中卫、大宁前卫、会州卫、富峪卫、宽河卫、神武左卫、神武右卫、忠义左卫、忠义右卫等十九卫。并领在外北平都司、北平行都司、山西都司、山西行都司、北平三护卫、山西三护卫。永乐后罢北平都司,改所领卫所为直隶卫所。改北平行都司为大宁都司,并增万全都司。设左、右都督,正一品;都督同知,从一品;都督佥事,正二品;及经历司经历等。参见“五军都督府”。

猜你喜欢

  • 仲弓

    即“冉雍”。

  • 军医司

    官署名。(1)清末陆军部所属机构。光绪三十二年(1906)设。掌陆军卫生、治疗、防疫、医药器具,兼司军医人员教育、升调。初辖医务、马医二科。宣统二年(1910)改辖卫生、医务二科。置司长一人掌司事,下

  • 火砖

    抛掷性火器。用于明代。形式有三:(一)用薄胎素板,糊成方砖样,板匣一个,长一尺,阔四寸,高二寸。开一头,用松香熬化,荡在匣内,硫黄末掺上,入火药一斤四两,飞燕与纸爆各二十,铁蒺藜三十,外用油纸四五层封

  • 老子注

    书名。(1)一作《老子道德经注》、《玄言新记道德》。三国魏王弼著。二卷。《三国志·魏书·钟会传》裴松之注引何劭《王弼传》:“弼注《老子》,为之指略,致有理统。”以论证体用、动静、自然和名教等问题及其关

  • 湨梁之会

    春秋后期晋国争霸之会盟。鲁国自襄公十一年(前562)建立“三军”,三分公室形成分裂局面。次年莒侵占鲁东鄙,并围台(今山东费县)。十五年,齐也侵占鲁北鄙,邾侵占鲁南鄙,鲁告急求晋。晋悼公欲集诸侯伐邾、莒

  • 赵隆

    北宋秦州成纪(今甘肃天水)人,字子渐。以勇敢应募,参加取熙河、破西市、讨鬼章等役,立功。为泾原第九将,与西夏战,功最多。崇宁中,为熙河路兵马钤辖,参与复鄯、廓二州。童贯问以燕云事,极言不可用兵。知西宁

  • 儒教大宗师

    元初儒士加给忽必烈的尊号。忽必烈早年招纳儒士,定宗二年(1247)曾在潜邸召见张德辉询问儒道,宪宗元年(1251)受命掌管漠南汉地军国庶事,进一步延揽儒士。二年,张德辉与元好问等面觐忽必烈,请他为儒教

  • 骑案

    官署名。(1)北宋前期宣徽院所属机构。掌赐群臣新史,和诸司使至崇班、内侍供奉官、诸司工匠兵卒之名籍,以及三班使臣以下迁补、假故、鞫劾之事。由都勾押官、勾押官等吏人分掌。元丰改制罢。(2)北宋前期三司度

  • 潮州

    ①隋开皇十一年(591)置。以“潮流往复”得名。治海阳县(今广东潮州市)。大业三年(607)改义安郡。唐武德四年(621)复为潮州。辖境相当今广东梅州市、汕头市所辖地区(兴宁、五华二市、县除外)。天宝

  • 乐乡城

    在今湖北松滋市东北,长江南岸。三国吴陆抗筑。《三国志·吴志·陆抗传》:建衡二年(270),“拜抗都督信陵、西陵、夷道、乐乡、公安诸军事,治乐乡”。西晋太康元年(280)伐吴,王濬克乐乡,即此。